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北川
【北川】挖掘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发稿时间:2024-07-22 09:01   来源: 绵阳新闻网
  摘要:近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24年大禹诞辰纪念活动在北川县城禹王广场举行,众多群众和游人前往大禹降生地禹里镇禹穴沟,纪念治水英雄大禹。

  山水环绕的禹里镇

  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24年大禹诞辰纪念活动在北川县城禹王广场举行,众多群众和游人前往大禹降生地禹里镇禹穴沟,纪念治水英雄大禹。

  禹里是“大禹故里”的意思。从北川新县城前往禹里大约45公里,经过北川老县城,沿着北川最大的河流通口河前行,穿过唐家山隧道等7个隧道群,就到了禹里场镇。

  禹里作为县治历史悠久,地震后重建时遵循老街风貌,保持羌族特色不变,努力打造石泉街、石纽街等传统羌族特色老街。在禹里场镇中心,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碑林是场镇的亮点,场镇背后的山边,建有千佛山战役纪念碑、烈士陵园。

  资料显示,1935年4月22日,红四方面军沿着北川河谷一路直上来到禹里,设立红四方面军总部,并建立了中共北川县委、北川县苏维埃政府。在千佛山战役中,北川人民全力支援红军,150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3200多人参加游击队,其余人都尽己所能支援红军,这个当时仅有4万多人的山区小县,为8万红军和2万红军家属提供了坚实的后备保障。

  红军在北川广泛传播革命火种,留下了100多块石刻标语和许多珍贵文物资料。2002年,北川将县内各地的红军石刻全部搬运到禹里,建起了红军碑林馆。地震后,依托红军碑林建设了红军长征纪念馆,重点展示红四方面军在北川的战斗历程。

  从禹里镇沿着白草河前行10公里,就到了大禹出生地禹穴沟,在长达3.75公里的沟内,有大禹穴、小禹穴、洗儿池、禹母崖、金锣岩、禹王庙等多个大禹历史文化遗迹,沟内完好地保存着李白、颜真卿等历史名人游禹穴的墨迹。

  禹穴沟所在的禹里村,依托禹穴沟景区建起了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村里道路干净整洁,两侧的众多民居装扮得各有特色,融入了大禹元素、羌文化的庭院景观随处可见。不仅仅在禹里村,禹里镇从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入手,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珙桐盛开时节,禹穴村等地的珙桐花宛如万千白鸽栖息于万绿丛中,欣欣然欲飞出林涛绿海。2008年,禹里镇的珙桐树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接受的捐赠植物,17棵珙桐树苗与大熊猫“团团”“圆圆”一起飞往台湾,代表四川同胞重建家园的信心,成为两岸人民相互扶持的见证。

  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场镇,G347线贯穿禹里全境,北松路从这里延伸到松潘白羊乡和平武泗耳乡。近年来,禹里镇持续改善公路出行环境,便民小客车畅行全域,禹羌元素与道路景观相映生辉,黑化的道路蜿蜒乡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今年以来,G347沿线亮化、旅游厕所及驿站建成投运,将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碑林、烈士陵园、千佛山战役纪念碑等重要节点和禹穴沟景区串珠成链,开发红色旅游线路。”禹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上积极拓展产业发展思路,创新“旅游+研学”思维,全面打造研学旅游特色品牌,赋能文旅融合,激发市场“新活力”。下一步将邀请非遗传承人、老红军老党员入驻禹里红色讲堂,开发红色课程,积极推动红色文化、研学旅游一体化建设。

  坚持乡村旅游全域发展,实施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旅游收入。目前,禹里镇正全力助推农文旅融合产业园开业迎客,完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相关配套设施,全力做好羌绣非遗文化馆、羌茶文化馆、北川豆腐干体验馆等配套建设,加快形成城景相融、农旅结合发展格局,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乡镇。(记者 胥江 文/图)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