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绵阳进入“七上八下”防汛关键期,高温高湿,短时强降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增多,安全风险因素叠加,安全生产要格外小心。对此,7月17日,绵阳市应急管理局发布防汛关键期安全风险提示。
危险化学品行业
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全面辨识防水、防雷、防高温、防静电等安全风险;熟练掌握遇水反应和遇高温易自催化分解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应急处置措施。
加强重大危险源罐区安全管理,确保有关冷却喷淋系统、紧急切断设施和报警装置完好有效。
危化品仓库要做到定量储存、定时测温、定时通风、严禁超装、混存,对遇湿易燃品要采取严密的防雨淋、防潮和水淹设施。
对易积水区域要增设围堰、疏通管沟、保证排水闸阀正常使用,备好排水机泵、应急防汛器材。
尽量避开高温时间和雷雨天气作业,严格检维修、动火等特殊作业审批,充分辨识研判作业风险,确认管控措施有效。
时时关注高温及防汛预警信息,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做好应急值守工作。
要紧扣汛期雨季高温特点,组织针对性应急演练,强化员工应急培训,配齐装备物资,确保在第一时间按照应急预案和程序高速处置。
建筑施工行业
要加强对基坑开挖、土石方施工的检查和监控,确保排水及时,防止基坑坍塌,检查脚手架立杆基础和排水情况,确保脚手架稳固可靠。
要强化对施工现场临时建筑、大型机械和施工用电等较危险部位及环节的检查,如遇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要按规定停止相关作业。
要完善汛期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提高从业人员防灾避险和应急处置能力。
有限空间作业
作业前要备齐符合要求的通风、监测、防护、照明、安全绳等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并设置警示标识,要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不得进入。
作业时,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因素定时或者连续监测。
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前,要重新通风、检测,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
发生事故时要立即对事故现场强制通风、检测有害气体浓度,待浓度降至安全范围再进入现场抢救,施救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有害气体浓度,在有毒气体种类和浓度不明的情况下,需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系好安全带,且至少有两名监护人员在场才能进入。
矿山领域
要重视汛期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汛期雷雨频繁,降水增多,大量降雨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和矿山生产安全事故。
要开展汛期水情水害排查工作,要组织人员对矿区进行水情水害排查分析论证,认真开展地面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分析非煤矿山企业边坡以及周边山体、河道、水库是否存在坍塌、泥石流、洪水等水害隐患,企业设备防漏电、防雷击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要强化非煤矿山企业水害防治基础工作,重点做好防滑坡、防垮塌、防泥石流和防雷击等工作,认真检查边坡角,及时处置危岩、悬石、边坡松动等事故隐患,对危及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要采取果断措施,停产整治,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人员“五落实”,连续降雨或暴雨天气,应及时停止开采,撤人并落实防坍塌安全措施。
(涪江观察记者 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