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训机构“10+20”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实施游仙区“富乐优师”培育项目,加强“富乐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助推教师专业成长,4月23-24日,游仙区教育和体育局、游仙区教师进修校举办了以“外引内联研课堂,以生为本提素养”为主题的2024年春中小学课堂教学大比武暨“10+20”共同体研训机构(万·翠·游)研训活动,其中小学语文赛场设在东原小学。
本次活动邀请的专家评委有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张鑫、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田云春、游仙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李筱华、游仙区教师进修学校初教室主任姚爱萍和五里路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史智蓉。
本次活动共进行了13堂小学语文课堂展示,其中包含10节“富乐课堂”,3节常规课堂。在“富乐课堂”展示中老师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途径,从“学会”转向“会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更使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在常规课堂展示中,关注教材,关注文本,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促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品味文字,落实教学目标。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富乐课堂”与常规课堂展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张鑫老师在点评《记金华的双龙洞》《海底世界》时讲到:“富乐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饱满,思维活跃,乐而好学。
来自宜宾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的田云春老师在点评《赵州桥》《石灰吟》《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首次尝试使用“富乐课堂”评价量表,并发表感叹“忽听常规富乐课,半忧半喜上心头。学会还须会学转,百舸竞发争一流”。
游仙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李筱华依据“富乐课堂”评价量表中的十三项核心指标对《神奇的探险之旅》《肥皂泡》《田忌赛马》进行点评。她指出,在“富乐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多维度多层面思考,学生既是“提问人”,又是“解答人”,要在小组合作中走向深度学习,形成知识网络。
五里路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史智蓉老师依据“富乐课堂”评定量表中的十三项核心指标对《自相矛盾》《铁杵成针》进行点评时指出课堂要聚焦表达,落实运用,语文要在读中去感悟,导学案要精简。
游仙区教师进修学校初教室主任姚爱萍不但点评了三节常规课堂《宋词三首》《动物儿歌》《花钟》,也对前面所有的课堂展示进行总结。她指出“富乐课堂”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优化小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进一步将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让核心素养自然落地;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机智,巧妙驾驭课堂等,都是我们在日后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究与完善的话题。
此次活动既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对游仙区“富乐优师”项目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更推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训机构“10+20”共同体的建设。此次比赛不仅是一场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也是“双新”“双减”背景下“万·翠·游”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交流,它不仅体现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成果,还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业务素养助力,为所有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相互学习的平台,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践行课改理念,打造“富乐课堂”的道路上,我们游仙教育人且学且行,且行且思,力求让课堂改变,让真学发生! (王玉箫 杨倩 黄友勇)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