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梓潼
【梓潼】绘就新时代农田水利新画卷
发稿时间:2024-01-31 09:52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农田水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梓潼县坚持生态优先,以保护水环境生态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大力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全新打造水生态样板,持续为乡村振兴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原标题:让水畅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梓潼:绘就新时代农田水利新画卷

潼江河谷河湖公园
 


  农田水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梓潼县坚持生态优先,以保护水环境生态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大力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全新打造水生态样板,持续为乡村振兴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场

  科学规划 分类施策精准补短

  近日,在梓潼县石牛镇柳林水利建设工地上,车辆穿梭、挖机摆臂、机器轰鸣、人头攒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提升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一块块田地整形,一条条道路新建,一面面塘堰清淤,一根根管道连接,一道道农渠畅流……这里是西部种业快速推进片石牛片区,涉及7个村,3.5万亩耕地。据了解,石牛片区规划总投资1.1亿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中心等配套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近2万亩良田能排能灌、宜机作业、旱涝保收,增加蓄水能力65万立方米,恢复和改善灌面9035亩,农田灌溉保障率达95%以上。

  围绕市委决策部署,梓潼县按照地形地貌、基础条件,坚持分类施策、精准补短,共规划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示范区3个,即西部种业快速推进片、东部深丘加力攻坚片、潼江河谷巩固提升片。

  同时在“水源地建设、武引农渠、高标准农田”等方面下功夫,据规划目标,通过近三年努力,计划投资8.53亿元,全面规划落实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27个,完成不少于85个村的现代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集中连片打造示范区59个;恢复蓄水能力2286万立方米,每年恢复提水能力421万立方米,增加高效节水灌面5.6万亩,保灌率提升至72.54%。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场

  攻坚行动 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

  在西部种业快速推进片的卧龙片区金谷村,村民们自发组织参与到水渠清淤中,建设同样热火朝天。

  2023年,卧龙片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启动,对4座水库维修加固,改建排洪沟3.5公里、干支渠4.7公里,整治农毛渠48公里、维修大小塘堰57口。通过项目实施,片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同时项目完工后,可灌溉2.2万亩耕地,灌溉率可提升至91.7%。

  卧龙片区和石牛片区仅是梓潼正在实施的“水利灌溉工程”一个缩影。通过整合资金4.13亿元,2024年将完成第一批项目,集中连片石牛、宏仁、卧龙、黎雅、长卿、金龙等6个镇(乡)15个村建设西部种业快速推进示范区;整治水库4座、塘堰180座,建设高位蓄水池43座,新建渠道101千米,整治渠道561千米,提升改造渠道240千米,建设输水管道30千米,建设泵站35座;增加塘库堰蓄水能力2001万立方米,新增高效节水灌面1.98万亩,耕地保灌率达到53.38%。

  近年来,梓潼县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攻坚行动,以完善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渠系建设为“主线”,将武引水输送到塘、库、堰,灌溉到田间地头,全面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以田间水利工程建设为“切入面”,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95万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33.99万亩,构建起了田成方、路成型、渠成网、沟相连的农田灌溉网络;持续推进城乡供水“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大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格局,受益人口34万人,城乡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3.11%。

水清岸绿乡村美

  绘制画卷 水畅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近日,四川省第十一批省级水利风景区、2023年度河湖公园名单出炉,全省共6家单位上榜,梓潼县潼江河谷河湖公园在列。

  这是梓潼县对沟渠、塘堰、农田等进行提升,让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生动诠释。如今,潼江河谷、玛瑙镇2个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均已成为3A级景区,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卧龙、黎雅片)正在申报3A级景区。

  近年来,梓潼县就水利短板按照“构建一张灌溉网、完善一张供水网、形成一张防洪网、打造一张生态网”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梓潼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聚焦于“合”,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灌区工程相结合,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相结合,与其他农业项目相结合”等六个方面结合,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紧扣于“管”,从建设阶段开始,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村民通过以工代赈、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动形成“要我建”变为“我要建”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将建好的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移交乡镇、村社管理,不仅有力促进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调动了乡镇和村社的积极性,还降低了管理成本。预计2024年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4458万余元,村民户均增收1800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让水畅起来、美起来、活起来。新时代农田水利画卷正在梓潼大地徐徐展开,让塘库能蓄水、渠系能输水、泵站能提水、农田能用水;让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让老百姓收入多起来、生活富起来。(袁小龙 赵康君 记者 刘晓东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