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健康意识增强、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的工作目标,绵阳围绕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内容,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推动了农村地区提“气质”增“颜值”促“质效”,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不同类型的乡镇、村庄受限于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和区域文化,发展程度有较大的区别。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住绵省政协委员陈琴、嘎拉茶、董发勤等提交了联名提案《关于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认为需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地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路径,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如何有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案建议,一方面,加强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职责分工明确、多部门联动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另一方面,提高乡村规划数量质量,大部分地区村庄规划还处于试点起步阶段,需要专项资金、专业团队支持启动乡村规划工作。
提案还建议,盘活土地资金要素资源,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需求。同时,强化乡村人才培育,在强有力的村干部带领下,培育出农业人才、现代治理人才、懂营销懂数字化的农文旅复合型人才。
(记者 彭紫薇 李媛媛)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