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活要素兴产业!绵阳绘出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
发稿时间:2024-01-22 17:11   来源: 绵阳日报


  悠悠冬日暖,绵阳景如画。

  徜徉绵阳大地,城乡面貌的“调色盘”绚烂缤纷,广袤田园与喧嚣市井交织,井然有序。漫步城区,三江相交汇,绿水绕城廓,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科技创新蓄势赋能,城市功能加速升级;迈入乡村,沃野织锦绣,田园花果香,条条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勃勃,美丽乡村串珠成链。

  这幅融合互动、共同繁荣的城乡发展新图景离不开金融的杠杆作用、引导作用和支撑作用。2023年,市金融工作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推动更多资金投入以农业农村为切入点,多措并举健全乡村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搭建平台

  畅通银企融资信息

  构建城乡一体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关键在于要找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联结点,搭建联结农业农村客户、农村资源要素互通共享、场景深度融合的服务生态圈。

  发展有需求,对接需精准。近两年来,市金融工作局常态化召开金融支持涉农产业投融资推介会,开展涉农金融政策及产品宣讲,提升农户对金融惠农政策的知晓度;定期收集农业企业、涉农项目融资需求,及时推介至金融机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村镇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各类农村主体的融资需求;会同市委组织部等部门深入开展“一镇一经理、一片一行长”金融甘露促振兴行动,围绕“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将金融服务带到乡村,助力村集体经济“消薄”;依托“绵阳金辉”党建品牌和金融系统党建联盟,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强和地方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和工作联动,成立县、镇、村三级联合工作组,帮助提升村级组织的能动性和组织力。

  下沉服务

  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在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水平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发挥网点优势,下沉金融服务,持续优化贫困地区农村网点网络;指导金融机构建设集小额取现、物流、政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民综合服务站;畅通农村地区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打造“石椅羌寨”等“数字人民币乡村振兴示范场景”;围绕文化旅游、红色教育、美丽乡村等乡镇地域特色,丰富移动支付便民场景应用;开展支付服务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升农村地区老年人、农民等群体支付便利度。

  此外,还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引导、金融部门推动、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农村信用建档评价范围;加强评定结果运用,推动金融机构采取“整村授信”融资模式加强信用村信贷支持;不断完善涉农经营主体、农户等信用信息采集、更新和共享机制,促进农村地区信息、信用、信贷联动。

  精准施策

  助推产业融合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绵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围绕“兴产业、活要素、优服务、强治理”统筹推进、重点突破。

  近年来,市金融工作局在服务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断尝试和探索,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推动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城乡融合发展领域。

  针对涉农领域涌现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市金融工作局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开发更多适合涉农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产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将农村“沉睡资产”转化为银行信贷资金;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生猪活体质押贷款”“麦冬贷”“蜀兴农贷”“裕农快贷”等金融产品,特别是发挥我市作为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的优势,在全省率先推出“绵州农房增信贷”产品;探索创新“农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信贷模式,建立“粮食收购风险基金”担保模式,推广“活体抵押+保单增信+银行授信”融资模式;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适合乡村振兴的保险产品,鼓励地方政府对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扩品、增量、提标”,探索“保险+期货”模式;支持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创新推出防返贫险、定期寿险等适合农村市场销售的保险产品;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额度,细化涉农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办法,提高“三农”领域的获贷率;推动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扩大规模,优化风险补偿方式;充分发挥农担公司作用,在风险可控下逐步提高业务覆盖面和普惠性。

  此外,市金融工作局还积极开展涉农企业上市培育,引导社会资本入乡。包括鼓励社会资本聚焦现代种业等优势比较突出的产业链条,支持“台沃科技”“铁骑力士食品”等农业领域企业上市融资,引导“新希望六合”等龙头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等。

  (涪江观察记者 唐甜)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