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摄影展吸引了众多市民
川剧是巴蜀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绵阳,有许多人为传承和发展川剧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戏曲名家蒋淑梅,在坚持演出的同时,热心川剧艺术传承,为绵阳培养了大量的优秀青年川剧演员;本土摄影家曾巨光,四十余年如一日,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川剧振兴的舞台光影……
主题摄影展“勾起了当年的回忆”
近日,“聚光:‘川’影不息”曾巨光四十年川剧行当舞台主题摄影展在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摄影作品154幅,全方位展示了川剧振兴40余年来的舞台光影。展览将持续到1月8日。
当天,戏迷朋友一走进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就被一幅幅摄影画面吸引。在这些展出的摄影作品中,作者以独特的摄影视角,记录了活跃在绵阳及省内的川剧演员所塑造的“生旦净末丑”代表性角色,涵盖老、中、青、少等年龄层次。
这些摄影作品的主角中,有6位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包括喻海燕、蒋淑梅、虞佳、张燕、沈铁梅、胡瑜斌等。
市民在观展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展出的摄影作品中,时间最早的拍摄于1976年,最近的则拍摄于2023年,时间跨度47年时间。为了便于参观者了解镜头呈现的内容,展览按照川剧行当进行分类展出,并在每幅作品中注明了拍摄时间,以及演员饰演的角色、行当等信息。
看到熟悉的演员和剧照,戏迷倍感亲切,坦言“勾起了当年的回忆”,还有戏迷评价,这次展出的摄影作品相当于是“走进川剧、认识川剧的指南”。
据介绍,曾巨光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摄影,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多件作品在国际国内展赛中展出并获奖。
1月3日上午,曾巨光四十年川剧行当舞台摄影理论研讨会在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举行。参会的摄影家、文艺评论家在参观了曾巨光四十年川剧行当舞台主题摄影展后,纷纷就展出作品的拍摄技巧、价值与意义、成果转化运用等进行深入研讨,评价曾巨光坚持数十年关注川剧,让人们能真切感受到川剧艺术之美,人物形象丰富,令人震撼。
绵阳评论家杨荣宏称,此次展出的摄影作品中定格的瞬间,让人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川剧艺术之美,人物形象丰富,令人震撼。同时,这些摄影作品,也是对川剧振兴40年来川剧发展最真实的记录。
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何琴英认为,曾巨光展出的主题摄影作品,通过摄影语言向公众直观传递川剧文化、解读川剧艺术特点、挖掘川剧艺术孕育的巴蜀文化精神,这是这次展览作品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摄于1998年的川剧作品《武松杀嫂》
名家工作室 “传承川剧经典,传播川剧文化”
近日,四川省戏曲名家蒋淑梅工作室在绵阳城区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落成,吸引了省内戏剧界同行和戏迷的关注。
蒋淑梅是绵阳戏迷熟悉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成功演出多部川剧舞台作品,塑造了大量经典的戏剧角色,曾先后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四川省第九批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振兴川剧大赛优秀演员奖、四川省川剧旦角比赛一等奖、四川省“十佳”演员、四川省德艺双馨川剧表演艺术家等荣誉。
多年来,蒋淑梅在坚持演出的同时,热心川剧艺术传承,为绵阳培养了大量的优秀青年川剧演员。退休后,她依然坚持演出,并组建工作室传承川剧艺术、培养川剧新人。2023年3月,蒋淑梅工作室入选四川省文旅厅第二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工作室首个点位落户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目前,蒋淑梅工作室已招收十余名学员,先后创排了新版《衣冠梦》《贵妃醉酒》等作品并公开演出。
摄于2016年的作品《卖画拍门》
在当天的工作室落成仪式上,蒋淑梅表示,“将继续做好‘传帮带’,传承川剧经典,传播川剧文化,持续开展川剧折子戏的传承和人才培养,做好川剧艺术的普及推广、创作研究,并计划在今年推出2场川剧旦角戏专场演出。”
简短的落成仪式后,“聚光国粹·展望古今”川剧名家展演活动启动,蒋淑梅与来自省内各地的川剧名家虞佳、彭春燕、刘世虎、熊剑、熊宪刚等先后登台演出了《打饼》《铡美案》(片段)《上路寻子》《三娘教子》等经典剧目。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郑金容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