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
进校园 创精品!传统川剧“圈粉”年轻人
发稿时间:2023-09-19 10:00   来源: 绵阳新闻网
  摘要:“现在我们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同学们先来复习下上学期学习的内容。”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在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音乐楼五楼一间教室里,绵阳市非遗中心鼓师赵强以传统音乐传承班教师的身份,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授课。

  “现在我们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同学们先来复习下上学期学习的内容。”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在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音乐楼五楼一间教室里,绵阳市非遗中心鼓师赵强以传统音乐传承班教师的身份,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授课。

  

传承历史文化2_1.jpg

 

  根据赵强的手势节奏,同学们开始温习上学期的课程。很快,赵强明显感觉到大家在手法、节奏把握等方面都有些生疏,他当即喊“停”,随后拿起乐器逐个示范,并再次组织大家练习。这一次,同学们的表现让赵强感到满意。

  课间休息时,赵强告诉记者,学校的传统音乐传承班以兴趣为主,与其他表演乐器相比,川剧打击乐的表演难度大,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耐心。这些学生将来不一定从事川剧表演,但通过学习至少可以让他们了解川剧音乐,掌握基本的打击乐表演技巧。

  

传承历史文化4_1.jpg

 

  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传统音乐传承班设立于2016年3月,开设了川剧打击乐、京剧、民歌等课程,聘请绵阳市内的川剧表演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定期到学校授课,赵强是川剧打击乐的受聘老师之一。

  后来,学院又相继开设了川剧变脸、川剧身段表演等课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音乐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徐莹,从大一开始就进入了传统音乐传承班,选修川剧打击乐,从小鼓到锣等乐器逐一学习,她说,“学起来特别有意思,对自己的专业很有帮助,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传承历史文化5_1.jpg

 

  绵阳师范学院的传统音乐传承班,只是绵阳在“川剧与曲艺振兴”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各地通过“非遗进校园”推动传统戏剧、曲艺进校园,全市有13所学校挂牌“戏曲传习基地”,成为绵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整合戏剧曲艺人才资源,组建名家工作室,以不定期开展文化体验、知识讲座等方式,普及戏剧曲艺文化。

  

传承历史文化1_1.jpg

 

  密切校地互动,推动戏曲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在开展教学的同时,通过校地联动创排戏剧节目,先后推出《春色满园》《歌颂农村新变化》《我和我的祖国》《川剧变脸·吐火》等节目进校园演出。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在名家指导下完成了《川剧奇缘》创作,到各地学校巡回演出;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与绵阳市非遗中心联合创排的《川剧操》,集川剧音乐、身段、表演于一体,通过课间表演,为孩子们播下川剧传承的种子;涪城区城郊小学开设川剧“变脸”表演班,融入“赏、画、做、写、学、演”传承川剧文化。

  

传承历史文化3_1.jpg

 

  营造文化氛围,推动传统戏曲重回百姓生活。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常态化组织戏剧、曲艺专场到城市社区、乡村院落开展惠民演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传统戏剧、曲艺节目。绵州大剧院不定期引进国内戏剧精品节目;天青苑川剧团坚持在铁牛街社区开展川剧坐唱演出,不定期邀请名家登台,成为绵阳传承、普及戏曲文化的窗口与阵地。

  实施精品工程,提升传统戏曲传承保护水平。将“川剧与曲艺振兴”同文艺精品创作相结合,绵阳市艺术剧院等单位先后推出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话剧《疫战中的婚约》、川剧小戏《站起来》、小川戏《又是石榴花正开》等作品。其中,《文昌第一福》入选四川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剧目、四川省2021年艺术基金扶持剧目、2022年四川省第二届“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季优秀剧目。这些文艺精品通过巡演、展演、大型节会演出等方式与市民见面,让大家在看演出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文/图)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