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长虹“5G+工业互联网”高效释放“数字生产力”
发稿时间:2023-09-15 08:29   来源: 绵阳新闻网

  长虹智慧显示工厂“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

  9月11日,工信部公布了2023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下简称双跨平台)名单。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位列其中,成为四川首批国家级双跨平台。

  据介绍,双跨平台代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高发展水平,技术要求高、实现难度大,其评定需从平台资源管理水平、核心技术水平、赋能成效、社会贡献度、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维度共计21项指标进行考核。

  这一次,长虹冲出重围,被国家“选中”,再次展现了非凡的实力。9月13日,记者走进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探其奥妙。

  □绵报融媒记者 谢艳/文 任明勇/图

  “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上,托盘式自动化成品立体仓库、AGV智能物流机器人、料箱式自动化小件原材料立体库……全自动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成为全场最“吸睛”的“工人”,有了它们的加持,订单实时下发、物料自动传送、工序无缝衔接。智能化生产、柔性调度,让9条“5G+工业互联网”超高清电视生产线全部满负荷生产,每条生产线同时生产6种不同产品,一天可实现1100个不同产品的生产,交付周期仅10.86天……

  高效得益于所有数据在研发、采购、制造、物流、交易等环节的高效协同、安全交互,打通供需两端,精准满足个人与企业级用户需求。

  依托强大的5G算力底座,“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互联互通,每秒可查询处理数据十万条,产品生产交付周期缩短50%以上,商业库存周转率提升18%,人均产出效率提升65%,单位面积产出提升20%以上,物流自动化率达95%,整机直通率持续提升5%,其年产量可达600万台……

  由此,“5G+工业互联网”的“魔力”可见一斑。记者了解到,长虹“5G+工业互联网”早已具备跨行业、跨区域共享平台能力,在支撑长虹内部转型升级的同时,对外也可提供基于云端的制造类相关服务,电子、能源、汽车电子、白酒、环保等20余个行业的700多家企业,都有长虹工业互联网的身影,带动了相关行业及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抱着“产业报国”的初心。2017年,长虹启动了基于全流程数字化贯通的、数据驱动并行决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规划,并于2018年联合多所知名高校和企业推进了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时隔6年,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解锁”国家级双跨平台,过程中的艰辛、探索、试错、演变毋庸置疑,但也从侧面说明,以长虹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在5G时代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领路。

  据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总监徐庭锐介绍,当前,平台聚焦企业商业库存周转优化、生产制造效率提升、供应链资源整合、大规模柔性生产等应用场景,贯穿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延伸服务全流程重点环节,覆盖石化化工、家电、轻工、机械、轨道交通、电子、电力、服务业8个行业,涵盖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质量管控、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仓储物流、运维服务9个领域,面向近3000家大、中型供应链企业提供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等公共服务。已累计获得相关专利205个,软著17个,参与编制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4项。

  业内专家指出,以设备、平台以及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5G边缘计算等软硬件技术为支撑,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覆盖前端零部件加工、整机装配、检测包装、成品入库,以及物流配送的整个生产闭环,可实现复杂产品的大规模个性定制。这种让用户全程参与,需求端驱动制造流程和模式变化的颠覆,契合的是用户高品质、个性化需求的升级,更为制造业进行数智化转型创造了新模式。

  换句话说,长虹利用工业互联网思维建立面向未来的竞争新生态,实现技术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强链补链。同时,将生态优势与更多其他生态共享,形成协同并进的跨界联动效应。

  未来,长虹将以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促进企业管理变革、流程优化、模式创新,持续打造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产业发展新生态。通过海量工业数据价值转化、新一代工业应用融合创新、跨行业跨领域资源协同,赋能传统制造业战略转型、孵化新业务新生态,带动西部地区工业能力升级,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