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深刻领会 准确把握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发稿时间:2023-08-07 08:32   来源: 绵阳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川视察赋予四川新的时代重任、寄予新的殷切期望,清晰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四川工作的总体要求、着力重点、突破路径和目标任务,为四川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重要政治任务。绵阳日报《理论与实践》本期圆桌会特邀专家学者,围绕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在贯彻落实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展开对话。

  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

  绵阳日报《理论与实践》:“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指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绵阳实际,我们如何把总书记的勉励鞭策转化为绵阳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绵阳市委党校讲师闫博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确保新时代新征程绵阳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全力守护生态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底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翠云廊古蜀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近年来,绵阳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行动指南,以实施“生态美市”战略为抓手,建立长效机制,着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找准工作“小切口”,聚焦环保“大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实际行动诠释好“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深刻内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全力传承历史文化,凝聚高质量发展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改善,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近年来,绵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质,公益捡跑、志愿服务文明新风浸润科技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双丰收。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止境,文化软实力提升没有上限。绵阳是一座拥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城市,更应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上下功夫。要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十大攻坚行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大力弘扬和涵养社会文明新风正气。

  三是全力推进实干奋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川视察赋予四川新的时代重任、寄予新的殷切期望。希望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国家使命,更应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作出的战略擘画中,扮演关键角色,发挥重要作用。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为目标导向,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展现担当作为

  绵阳日报《理论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应从哪些方面着力呢?

  绵阳市委党校讲师肖铃钰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绵阳必须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以务实举措抓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指向自然资源环境,“金山银山”指向社会经济发展。两者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兼顾互补,从本质上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从根本上把握了人与自然动态性统一的辩证关系。绵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上取得显著成效。自2019年起,绵阳依托总投资1.23亿元的世界银行贷款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项目,大力实施人工造林、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不断提升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通过项目实施,绵阳全市森林覆盖率2022年达到56.13%。下一步,我们要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大力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夯实绵阳现代化建设的绿色本底。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注重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特征。绵阳在全面落实生态补偿制度、湖长制、林长制的基础上,出台《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绵阳市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三十六条硬措施》《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地方法规和工作规范,全市污染防治攻坚的“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进一步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翠云廊古蜀道视察时指出,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下一步,我们应在持续深入推进“制度之治”的基础上,让保护生态不吃亏、能受益的局面渐成常态,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加快形成“政、企、民”多方共治的治理大格局,不断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活力。

  为民是行动的目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绵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实施“生态美市”战略为抓手,探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22年,绵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89.6%、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4.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2%,连续第3年进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全市森林覆盖率、国土绿化覆盖率分别高达56.13%、70.5%,20个国控和省控考核断面、11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为全市人民营造了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绵阳。下一步,我们应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环境问题,积极稳妥推进生态惠民工程,实实在在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绵阳城市形象的发力点。

  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绵阳日报《理论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绵阳应如何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呢?

  绵阳师范学院讲师聂春燕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在四川视察了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时,走进眉山市三苏祠,叮嘱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可以清晰看到他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深度关切。

  千年文脉熔铸伟大民族。千年文脉延绵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几千年之所以能雄踞世界的东方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我们有着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五彩斑斓的文化遗产与雄奇秀美的锦绣山河共同铺展出一幅新时代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动人画卷。延绵后世、惠泽人民,文化遗产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强根铸魂助推中国式现代化。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而今,迈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强根固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只有传承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在文化的自立自强自信中,才能坚定地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历史文脉成就绵阳新发展。绵阳历史文化悠久。古往今来,这块土地英才辈出,哺育了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清代才子李调元、现代作家沙汀等无数杰出人物。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千年积淀,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世代传承,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为此,我们需要全力守护好绵阳历史文化的根脉,从中提炼出符合绵阳气质的文化精神文化品位,打造出体现绵阳精神内核的文化形象文化地标。要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抓好绵阳地域文明历史考察调查,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