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关爱高温作业劳动者,“凉”策可以多一点
发稿时间:2023-07-17 09:30   来源: 绵阳日报

  □群文

  随着“超长三伏天”来临,绵阳天气也开启了“上蒸下煮”模式,多个区域站点气温超过40℃。不开空调,呆在室内都汗流浃背,何况那些在户外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

  为应对热浪侵袭,市总工会开展的“送清凉”慰问活动,已为一万余名职工群众送去总价值20余万元的防暑药品、清凉饮料、夏季劳动保护用品等各类防暑降温物资。全市已建户外劳动者站点346个,全国、省、市级职工之家及职工小家共238个,为职工提供防暑降温场所。

  面对极端高温,深入一线慰问劳动者,为劳动者打气鼓劲,体现人文关怀,这些做法值得称道;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发放高温补贴,确保劳动者享有的权益,更值得赞赏。除此之外,关爱户外高温作业劳动者的“凉策”,还可以多一点。

  根据医学常识,气温超过37℃时,人长时间在户外劳动或处于酷热之中,极有可能中暑,严重时还会威胁生命。去年7月11日,我市一名搬运工就因冒着高温工作出现重昏迷,体表温度甚至达到了46℃,幸遇及时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由此可见,与其等到中暑甚至危及生命时,才去强制停工,不如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

  首先,对户外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健康检查,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及时调整作业岗位。其次,在机制上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尽量缩短高温天气下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第三,非必要尽可能减少户外高温作业。确需户外高温作业,尽量回避上午11时至下午3时之间的高温时间段,缩短在高温环境下暴露的时间。

  此外,还可对户外高温作业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改善。比如,增添辅助性降温设施设备、定制轻薄透气作业服装,等等。相关部门也应以此为督查重点深入开展防暑降温监督,确保劳动者各项保障和权益落到实处。

  世间万物,人最宝贵。这当中,最为关键的,是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贯穿于防暑降温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尤其是当温度超过警戒线时,大幅缩短工作时间,或者间歇停止工作,甚至干脆放几天高温假,也未尝不可。总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