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屋檐下的家
发稿时间:2023-07-16 08:35   来源: 绵阳日报

  □宋恕(绵阳)

  年轻时,我曾居住在青漪江畔一幢青瓦平房里。虽然住的时间不长,但这里曾使我和我的家人感到温馨和满足。让我最有成就感的是:房屋是自己指挥工匠修的,青瓦是请瓦匠烧的,修建的过程虽没有《李顺大造屋》那番艰难,但也费尽心血,但终于建成了!一间九柱,一间十一柱;阶檐留得很宽敞,为了采光好些,木工掌墨师为我加高了檐柱的高度。人在屋檐下,望着蓝天和白云漂浮的天空,屋檐仿佛虚虚地画一道线把天空分开,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屋檐下敞亮。阳光可以照进来,风可以吹进来,鸟儿可以飞进来;铁锨、锄头靠在屋檐下,玉米堆在屋檐下,留种子的豆角、黄豆和蔬菜种子也挂在屋檐下;燕子把窝搭在屋檐与墙的交界处,麻雀把窝建在屋檐的瓦缝里。人在屋檐下,听风看景听鸟唱,真切而自然。

  屋檐下是一片热闹的农家场景。站在屋里,隔着窗户才能看见一小片院子。鸡、鸭和狗奔来跑去,一会儿蹿到这一方,一会儿又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小动物的游戏玩得生动而热闹,可只要人往屋檐下一站,就不一样了——鸡、鸭和狗热情地围上前来,鸡鸭的叫声和狗的汪汪声组成一首农村的家禽交响乐!让主人有一种田园生活主宰者的自豪感!

  屋檐是每家每户自然而简朴的黄历,丈量着日子,也丈量着年月。夏天,太阳毒辣,屋檐下凉风徐徐,一片阴凉,正是孩子们做作业和女眷们做针线活的好地方;春秋两季,太阳温和,阳光照得屋檐下暖融融的。无论休闲还是做手上的活计,屋檐下都是最好的去处。到了隆冬季节,全家人都挤到堂屋的火塘边去了,宽敞的屋檐下大树根、老树蔸早已码成一堵墙,那是准备充足的烤火木柴。

  随着阳光在屋檐下进进出出,一年的光景过去了,又一年的光景开始了。正应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句话,周而复始,在屋檐下用劳作编织岁月的成年人在逐渐老去,渴望去看看外面精彩世界的年轻人在逐渐成熟,坐在屋檐下写作业的娃娃,就这样慢慢长大。

  高高的屋檐让草木向往。家人爱侍弄花草,阶檐下种了好些藏菊花、美人蕉、棋盘花、鸡冠花之类的花卉,从春天开始,这些生命力极强的花草,开得姹紫嫣红,欣欣向荣;几窝种在檐下的丝瓜、苦瓜、蛾眉豆和瓜蒌沿着几根搭在檐口的小竹杆和廊柱或墙壁,曲曲折折地爬向屋檐。夏天开花,秋天结果,那翠绿的叶子,姜黄、紫红或玉白色的花朵和果实,把屋檐描绘得活泼多彩。屋檐上落下的雨水正好滋养着檐下的草木,所以一簇簇长得格外茂盛。

  看见屋檐就看见了家。那时的我虽然为着生计,常年在外漂泊,回家时总是行色匆匆,但远远望见自家的屋檐,心情就会轻松起来,脚步也不再沉重。虽然这段岁月短暂,却让人时刻萦绕心头。后来举家搬到县城,再后来又移居绵阳,住的都是楼房,城市的街道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窗外也有稀疏的林木和几盆自养的花草。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头脑中时时定格的仍然是那青瓦平房的家,那天天抬头可见的屋檐和屋檐下的家,它时时牵扯起我的的情愫,我的乡愁……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