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语速不急不缓,时不时还会拿起一块木板比划,并辅以丰富的肢体语言,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面对围在身边几人表现出的惊奇,彭朝云多少有点难以掩饰的自豪。
近日,在绵阳江油市一家具商城,彭朝云正在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几项发明。但是,在涉及有关发明的“核心要素”时,他总是一脸神秘地说,“这个属于机密,不能透露。”
彭朝云,在木匠行业有着不小的名气。让人想不到的是,只有初中学历的他,2022年被一所高校聘为特聘教授。16岁跟随大哥学习木匠手艺,40年的木匠生涯中,彭朝云研究出12项发明,被人称为江油“牛木匠”。
“爱琢磨”的木匠
“彭朝云的板眼多,爱琢磨,是个好木匠。”这是江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术云对彭朝云的评价。每次听到这句话,彭朝云都忍不住“笑眯了”,与木匠活相关的话题也随即说开了。
彭朝云1967年出生于盐亭县,1984年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高中,但因家庭贫困弃学,后跟着在江油干木匠活的大哥彭康林学习木匠手艺。
入行后彭朝云发现,木匠活并不简单,不仅需要体力,也考验眼力、脑力、耐心,还讲究手感的把握。最初,彭朝云还有点不适应,但在大哥严格的要求下,他发现“木匠工艺博大精深”,慢慢喜欢上了这门手艺。
当学徒期间,彭朝云做得最多的是榫卯结构的家具。为此,他专门到江油窦圌山云岩寺,反复观察寺中的古建筑结构,并被寺中宋代木构飞天藏的木工技艺折服。同时,他还经常向老匠人请教,木工技艺日益精湛。
1987年,彭朝云被江油一单位聘为木工。1991年夏天,他决定辞职,去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彭线条”的春天
在江油的装修行业,提起“彭线条”,很多人都会说,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这个名号,是圈内奉赠给彭朝云的。
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业兴起,装修市场也随之诞生。作为一名年轻木匠,要想在市场中分一杯羹并非易事。但爱琢磨的彭朝云结合当时人们的装修需求,看准了很多人打不上眼的“木线条”。
1991年秋天,彭朝云大胆地接下了一个装修工程的“木线条”加工。他请来熟悉的木匠一起,加班加点完成了这个工程。当时,工地上的木匠每天的工资是5元,但在这个工程中,彭朝云平均每天的收入达到60元。
那段时间,他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还要帮人制作烧烤架、小柜子,“不收钱,报酬就是帮忙介绍木线条生意”。有空的时候,他就背着木线条上门推销,“一年多时间,我把有装修意向的单位、个人的门都敲遍了。”
就这样,彭朝云打出了“彭线条”的名声。后来,变成了“他们来敲我的门。”
“木线条”加工是彭朝云创下的属于自己的第一份产业。后来,他以此为突破口,顺利进入装修、家具市场,从最初简单的家具制作到“家具+装修”,再到“原木整装定制”,闯出了人生的春天。
“牛木匠”的绝活
在江油,熟悉的人还将彭朝云称为“牛木匠”。之所以“牛”,是因为从业以来,他琢磨出12项木匠技艺发明,且全部落地。
早在跟师学艺期间,彭朝云就发现用松木等木材做出的东西总是容易七拱八翘,制作圈椅、螺旋状楼梯时,接头看起来有些别扭。空闲时,他反复琢磨,还购买大量专业书籍研读。经过多年摸索,2001年,彭朝云成功攻克了“接头隐形加工工艺”,并申请国家科技创新查新。
从那以后,彭朝云的发明不断,先后解决了木材天然弯曲、木材(单块木枋、木板)弯曲变形、原木门弯曲变形等多个木匠工艺中常见难题,获得个人实用发明12项,并多次在国际、国内行业博览会上获奖。其中,“木材天然效果弯曲和接头隐形加工工艺”获得第十届国际发明博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铜奖,木材(单块木枋、木板)最简易防止弯曲变形工艺获中国(上海)国际创新发明博览会金奖。
2022年5月,彭朝云被评为首届“绵州工匠”,同年9月,被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聘为特聘教授。
择一事,终一生。彭朝云坦言,扎实的基本功和不懈的学习,赋予他在木匠行业的成就。他将始终秉承匠心,脚踏实地苦练本领,做一名新时代的匠人。
读涪江烟火
品百味人生
如果你身边有
奇人奇事、行业牛人
独特的地理符号、人文风情
请向我们提供相关线索
在文末评论区留言注明
被推荐人的关键信息
(姓名、地址、特长)
一经采用
将有神秘礼物相送哦!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