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发稿时间:2023-07-10 09:03   来源: 绵阳日报

  □刘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农业大市,绵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应着力抓好乡村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土资源开发,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充分开发乡土资源,绵阳要用活独特要素禀赋,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深挖农业产业新功能,注重品牌建设与推广,创新探索农业生态新价值,加强新业态培养与发展。紧紧围绕乡村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各县市区特色产业,加大“绵字号”农产品培育力度,跳出本地看本地,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打造被市场认可、具有绵阳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打造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的品牌体系,高度重视品牌推广,让更多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进入市场,努力让“羌食荟”“梓乡情”“文昌贡”等区域品牌走出山野田间。加快农业生态新价值向新业态转化,继续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大力发展农耕体验、生态康养、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涪城、安州等近城区发展休闲体验农业,平武、北川等地山区打造生态康养基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创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有助于加快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升级农业产业集群,绵阳要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强龙头、优链条、建集群,打开由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总开关。发挥好农业龙头企业中坚力量,紧密结合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以农作物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作物产业建设,大力推进地方特色作物的产业化开发。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纵向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打通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全产业链来降低成本,加快产品“产销一体化”发展,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建立产销助农平台,通过农商互联、产销对接的全产业链新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坚持打造产业集群,横向扩充产业链、增加供应链、打通物流链、增强价值链,对产业集群薄弱部分进行提档升级,引导乡村产业成群聚集发展,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用工业思维谋划传统农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增强绵阳农业产业区域竞争优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正不断向农业农村渗透。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绵阳应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以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助力农业现代化,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强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合成药物、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助力“沃野绵州”生态循环工程的实施,助力粮油、生猪及特色产业农机装备升级优化,让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特色优势,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把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运用到多种功能农业上来,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利用数字网络平台推动农商直供、农商互联、产销衔接,加快推进“三品”信息化建设,既可以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农资设施租赁等乡村生产性服务业,又可以个性化定制旅游休闲、民宿康养等乡村生活性服务业。

  (作者单位:绵阳市委党校)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