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华光楼
阆中古城,距今已有23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被全国名城保护专家誉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7月1日,“行进涪江·川渝九地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联合采访报道组走进阆中,触摸历史的文脉,感受文化的魅力。
打造特色IP “古城经济”激活文旅市场
当天下午,采访组走进阆中古城,一砖一瓦承载的浓郁历史气息,让人仿佛从现代穿越到过去。
阆中古城始于商周,战国时期巴国迁都阆中。公元前314年,秦灭巴蜀,置巴郡和阆中县,是古代巴蜀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重镇之一,历代均为郡、州、府、道治所。三国蜀汉时期,张飞为巴西太守,驻守阆中,古城内有纪念张飞的桓侯祠。
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素有“阆苑仙境”的美誉,现存“唐宋格局、明清风貌”古城近两平方公里,有明清时期古民居院落100多座、历史街巷90余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近年来,阆中积极打造文旅节庆特色IP,推进打造阆中古城“一街一品”和“百家百院”,实施古城提质等项目,持续打造张飞巡城、道台审案、巴象鼓舞等特色街头演艺,植入民俗表演,不断丰富古城旅游业态。
“古城经济”激活了文旅市场。2022年,阆中接待游客149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2亿元。今年春节,阆中累计接待游客168.5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14亿元,同比增长205.5%。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5A级景区热度排名,阆中位居全国第九、四川第一。
做好传承文章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7月1日晚,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的南津关古镇灯火璀璨,鼓乐齐鸣,大型移动实景节目《蜀道盛世》在这里演出。
演出一开场,伴随着雷鸣般的号鼓声,《蜀道盛世》大美画卷徐徐展开。在一个小时的演出中,新颖的节目表演形式、别致的演出风格、多姿多彩的舞姿、震撼绚丽的灯光,魅力呈现川北民俗文化,给各地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津关是一座典型的川北特色历史小镇,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物贸繁盛的水陆要塞,至今保持着明清时期典型的建筑风格和风貌。《蜀道盛世》是为南津关古镇旅游发展量身打造的、也是阆中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阆中积极做好传承文章,组织成立阆中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挖掘巴渝、天文、春节、三国、科举、红色等本土文化,构建起以春节文化为主体,其他文化相互融合的地方文化体系,形成众多标志性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动古蜀道、春节文化申遗。
与此同时,阆中以品牌创建为文旅融合突破口,依托独特的春节文化旅游资源,强化“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多态融合”思路,以举办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全省文旅大会、阆中汉服纪等重大文旅活动为契机,做精“春节发源地阆中天下稀”品牌,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行进涪江联合采访报道组成员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文 胥江/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