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写毛笔字点滴
发稿时间:2023-06-11 08:57   来源: 绵阳日报

  □兰剑梅(绵阳)

  从小练过毛笔字,年龄渐长,不免放下。谁知,儿子读小学一年级,机缘巧合,偶然选择了学习书法。更没有想到的是,通过观看欣赏孩子们的学习,我这位妈妈,居然也有机会重新摸毛笔,有幸和几位小朋友一起学习书法。

  我们虽然是成年人,但提笔练书法,必须要慢慢静下心来。每次一个半小时的练字时间,站在纸前“纹丝不动”,只专注于观察和书写,书法教室里只有拿纸,写字,老师指导的声音,墨香缭绕,甚是享受。

  作为成年人,能够利用起这个时间,把曾经丢失的书法练习“捡起来”,甚为不易。以前只觉得练习书法可以让人修身养性,曾经年轻的时候心浮气躁,根本无法静下心来书写。记得小学时学校开了书法课,老师布置作业回家,在本子上写几个字以后便胡写乱画,只觉得毛笔字太难写了,说到底还是心没有静下来。

  这次学习体验和过往不同,刷新了我对书法的认知。教孩子们练书法的于江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担任绵阳市书协副主席,从事书法教学几十年,功力深厚。我们听人讲起,于先生从5岁时开始学书法,至今50来年,他自身对书法的理解以及积淀让人钦佩。每次在写字过程中他对各种书法碑体背后的渊源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法教室,四周陈列着书法老师的“珍藏”:从小时候同学家借来的字帖,到自己淘到的“宝贝”,从全国各地买来的字帖,随便抽出一本,都能讲上好一阵。

  我们每次书法练习安排在周五晚上,上完一天班,本来我疲惫不堪,一走进充满墨香的书法教室,顿觉五脏六腑“吸入”了一股“仙气”,瞬间振奋起来。铺纸提笔,开始临帖,于江先生的妙手丹青之下,一个个字体犹如灵动巧妙的“精灵”,跃然纸上,甚是让人欢喜。

  有时候自己静下心来,也能沉浸其中,眼随手走,笔随心动,写出比较满意的字来;有时候头脑中升起的念头太多,无法专注于一处,写完之后直呼“不满意”,老师总是耐心,包容,笑呵呵地为大家修正,指出亮点鼓励弟子,在他的指导下每节课都学有所得。我们几位成年人,跟孩子一样,也会因为有时候灵光乍现,有一点点小小的进步而雀跃。

  于先生的高明就在于他的“因材施教”,从一开始要求我们提笔写字,他一个个挨着指导,从我们呈现的作业中去发现可保持的亮点,到具体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的指导——他能看见每个人都有自己写字的特点,也能帮助大家找到自己的进步空间。这样,每个人都带着自我肯定和新的期待去学习,事半功倍。

  写书法的过程有点类似运动或冥想,大脑放空专注一处,注意力只是在这一个字上:观察字体结构,横平竖直,起笔行笔顿笔收笔——以前从未如此细致深入地去观察一个字。手握毛笔时手随笔转,起落有度,掌握力度的控制有点意思。

  教育都是相通的。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地去提升,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和他人比较毫无意义,把关注点放在自身,不断修正提升,成长就在点滴进步之中。无论结果如何,关注当下做好当下,这种体验带来的愉悦感胜于结果。用心做好当下,结果大概率也不会差。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