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地”变“大地”“荒地”变“良田”
游仙:连片耕种省时省力更增收
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在游仙区魏城镇,千亩高标准农田“田成方,连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机耕手驾驶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翠绿的秧苗依次种下,不一会儿功夫,农田就披上绿装(如图)。
游仙区作为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县之一,让“小地”变“大地”,“荒地”变“良田”,有效解决了耕地面积分散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同时,配套建设的沟渠既方便灌溉,又省时省力,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解决了传统农业劳动强度大,人手紧张等难题。
“往年我们栽秧,人工劳作300元一亩。现在全部用的是机械化,只要80元一亩。”种粮大户夏龙旭说。
“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产业格局在游仙已铺开,这不仅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也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种粮大户叶华映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相比基本农田,每亩要增加两三百斤的产量,还节约人工,每年收入算下来,一亩可以多赚500元。”
据悉,游仙区从2011年至今,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8.0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7.2%。
“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后,通过土地流转,我们村户均每年增收近3000元。未来,我们村还将与企业合作,采用土地入股模式,以农作物产量来分红,今后村民的收入还将大幅提升。”魏城镇群益村党总支副书记佟君说。
另一边,游仙区忠兴镇,为将撂荒田地有效利用,让群众增收,也探索出了土地经营新模式——土地大托管。
记者了解到,忠兴镇地处丘陵地区,全镇耕地总面积68876亩,不少田块交通不便、水源不好,土地分散、零碎,如果让大户来管理,交通不便、水源不好的田块势必会被放弃,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怎样解决谁来种、如何种的问题,忠兴镇推行土地大托管模式。所谓“土地托管”,就是将农户手里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达到连片耕种的效果,无论是农资购买还是农机操作费用,都将进一步降低。
同时,忠兴镇通过四川省农发行系统内获批的首笔土地托管类项目贷款,有效解决土地撂荒现状,提高土地利用率,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
游仙区自2022年开始组建土地大托管服务中心,与农户核实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托管土地面积达43743亩,覆盖全镇60%的耕地,通过改田,将土地化零为整,推行机械化收割,省时省力。忠兴镇以前有2000多亩撂荒地,通过整理,实现土地零撂荒,可耕作土地增加575亩。
如今,游仙大地生机勃勃,孕育着丰产增收的希望。(李洋 绵报融媒记者 周钰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