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红梅(绵阳)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当我读到这句诗的时候,仿佛有一首久远的歌声在耳旁袅袅响起来,一块块用篱笆围住的土地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时候的乡村,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块块宽窄不一的自留地。这些用玉米秆或者竹竿做篱笆的自留地,好像给每个村庄镶上了一道道美丽的裙边。
我小时候生活在乡村,村上按人头每人有八厘地,我们家五口人就分了四分地。父亲在自留地的拐角和边缘,每隔一段打下一个桩子。然后把结实的玉米秆切割成一样长短。母亲用谷草把切割好的玉米秆编织起来,与打好的桩子连接起来,篱笆就做好了。母亲站在自留地里,看着脚下圈住的土地,一脸郑重地说:“只要努力,它就不会对不起我们。”
从此,父母精心栽种蔬菜和粮食,自留地里不仅一年四季生意盎然,景色美丽。它还承包着我们桌上的菜肴,给我们带来多少欢乐多少希望啊!
春天,母亲在地里播种菠菜、芋头、丝瓜和早玉米。一地的绿色,一地的希望。菠菜成熟的时候,正遇上父亲从水库工地回来,我和弟弟在地里挖了几窝菠菜煮面。当面碗端上来的时候,清清的汤水里漂着绿绿的菠菜,再加上白白的挂面,好像绿绿的湖水荡漾着白色的浪花。菜叶清香清香的,挂面滑滑的。吃上一口,一股美味弥漫了整个口腔,身上每个细胞都在舒展。这是菠菜的味道,也是自留地的味道,更是春天的味道。
夏天,自留地焕发着勃勃生机。挂在篱笆上的丝瓜开花了,金灿灿的花朵在风中轻轻摇动;豇豆高高地爬在细竹竿上,紫白紫白的花朵盛开了,像跃跃起飞的蝴蝶;玉米吐出紫红紫红的花丝,绒线般地披在玉米包上……
盛夏时节,玉米快要成熟了,母亲从自留地里摘了几个嫩玉米让我们解馋。她撕开一层层玉米衣,水灵灵的玉米粒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像出浴的小仙女。煮饭的时候,母亲把玉米棒埋进灶底灰烬里,一会儿,母亲把插着一根筷子的烧玉米递到我们手上,玉米棒被烧得焦黄焦黄的,扑鼻而来的香气带着柴火的味道,咬一口,香喷喷,甜滋滋,真是回味无穷。
秋天,西红柿开始挂果了,果实累累,那些绿绿的叶片下面是一个个圆溜溜的红脸蛋,好像红灯笼。我常常来到地里,摘一两个洗净用刀切碎,用妈妈节省下的白糖拌匀,吃起来美味可口,解乏解馋。对于我们这些吃不到零食的乡村孩子来说,那就是难忘的美味零食。
冬天到了,自留地里生机勃勃,牛皮菜、青菜、莴笋和萝卜等蔬菜长得郁郁葱葱,地里一片翠绿。乡村冬天的生活,饭桌上最常见的下饭菜是泡菜。这时候,母亲就会到地里去摘菜改善生活。她会摘几匹牛皮菜,用水煮几分钟,然后捞起来,用猪油豆油盐水等调料拌好。美味的蔬菜遇到几个狼吞虎咽的孩子,往往是刚放上饭桌,就会被一抢而光。
后来包产到户,自留地也开始慢慢成为时光深处的印记。悠悠岁月,往事如昔,自留地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时代,地里深深浅浅的绿,五彩斑斓的花,犹如一幅多彩的画卷,一直挂在岁月的那头,是那么温暖,那么鲜活。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