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报融媒评论员
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资金,发布2022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十大创新产品”“十大创新企业”,云上“两城”入驻单位在绵合作项目签约,涪江(核医学)实验室揭牌……
5月11日召开的绵阳市科技创新大会,人们再次领略到这座西部内陆之城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再次深刻感受到在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条“必由之路”上,绵阳深入实施科技立市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信心和决心。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我们拿什么奔赴未来?
“向何处去”?须先问“从何处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绵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立市”的奋斗史。从授命“为国铸剑”,到寄望“推进军民结合、产学研结合,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再到支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国家三次赋予绵阳科技创新的光荣使命,为绵阳打上了“科技”烙印、注入了“创新”基因,科技创新已成为绵阳的核心价值和鲜明底色。在2022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百强榜中,绵阳位列第20位,是全国进位最快的城市。
面向未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绵阳是中国科技城,因科技而兴、因创新而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该有所作为,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去年以来,绵阳把实施“科技立市战略”作为绵阳现代化建设的首要路径,创造性推出了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科创基金小镇、科技顾问、科技助理和“人才十条”“金融十条”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创新举措。在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下,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6.94亿元、增长5%,在全国GDP百强城市中位列第86位、较2021年上升6位。最近,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这是自去年国家出台文件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后,又一个涉及支持科技城建设的重要文件。这些新部署新要求,为绵阳在新起点上推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科技创新的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别人也在加速,最后看的是谁的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呼唤我们迈出更快更稳的步伐。聚焦服务“国之大者”,持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有效汇集高端创新资源;推进供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着眼丰富关键要素,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培育壮大创新产业集群。——站在服务国、省战略的全局高度,绵阳以“科技创新”之名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奔赴志之所趋的“星辰大海”,需要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坚定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绵阳贡献。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