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为生命点灯 护生命无恙!绵阳市中医医院深化专科护理推进优质服务
发稿时间:2023-05-10 11:21   来源: 涪江观察

  一袭白衣,是救死扶伤的圣洁;一颗爱心,是化忧解烦的良方。

  他们曾许下南丁格尔誓言,用生命护佑生命,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护士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长期以来,绵阳市中医医院的护理团队沿着南丁格尔的足迹,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术服务患者,以满腔的热情、勤奋的工作奉献社会,尤其是随着专科护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涌现出了一批“专”字号护士,以专业促提升,以专科促发展,在预防疾病、维护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护理.jpg

 

  中医护理

  

1.jpg

 

  康复护理

  

3.jpg

 

  糖尿病护理

  

2.jpg

 

  手术室护理

  

血液净化.jpg

 

  血液净化护理

  

5.jpg

 

  重症护理

  伤口造口护理

  呵护生命的“玫瑰”

  身边有这样一群人,因疾病或者外伤导致他们身上多了一朵特殊的“玫瑰”,这就是“造口人”,他们要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

  3年前,张大伯(化名)因病成为“造口人”。“身上背个‘粪袋’,臭烘烘的,别说家人,我自己都受不了。”那时的张大伯总躲着亲友,不敢出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绵阳市中医医院伤口与造口门诊,护士耐心地将造口护理得十分干净,还手把手教他自己在家换造口袋、护理造口的正确方法,并悉心安慰、开导他。此后他定期都来检查,张大伯满脸笑容地说,如果没有遇到她们的精心护理和耐心疏导,自己也不知道能否坚持下去。

  如今的张大伯又做回了从前的自己,他不再怨天尤人,反而每次看门诊时都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其他病友,鼓励他们。

  “看到患者在我们的专业护理下能重新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我真为他们高兴,也为自己能够从事这个职业感到自豪!”看着患者重拾自信步入正常生活,伤口与造口门诊专科护士张建华激动地说,伤口与造口护理,不仅仅是单纯地换药,还会更多地关注患者心理状况,通过对患者的身心进行整体评估,再来给予治疗。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造口人”约100万,且每年呈上升趋势。由于缺乏专业护理,这类患者进行造口术后常出现造口出血、造口狭窄、造口回缩、皮肤损伤等并发症,各种并发症的出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使其心理受到很大影响。基于此,绵阳市中医医院积极探索专业化的伤口与造口专科护理,并在2019年开设了伤口与造口专科护理门诊。在这里,外伤伤口、术后切口、压力性损伤和下肢静脉溃疡等慢性难愈性伤口的患者,以及膀胱造口、肠造口患者都可以得到专业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在满足住院患者护理需求的同时,也填补了医院伤口与造口非住院患者的专业治疗空白。

  静脉输液护理

  告别满身的针眼

  90岁的王奶奶(化名)是一名肿瘤患者,因治疗需要长期输液。来到绵阳市中医医院入院后,家属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老人此前在多家医院就诊,每到一处护士们都要为她的血管犯难。

  反复多次的外周静脉穿刺,让王奶奶原本就细小的血管变得特别脆弱。得知这一情况后,科室认为为老人进行PICC置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势在必行,随即联系医院PICC静脉治疗小组。

  PICC置管部位情况、测量导管置入长度及上臂围、消毒……病床旁,PICC专科护士强莉熟练地操作着,顺利为王奶奶做完PICC置管,整个过程用了50多分钟。“以后输液不用再到处扎针了,再也不用怕疼了。”王奶奶笑着说。

  “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于长期静脉输液、静脉营养以及化疗等特殊治疗的患者。”强莉介绍,以前这样的患者要承受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采用B超引导下PICC置管后,不仅避免了这些痛苦,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导管穿刺成功后,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年,置管的一侧手臂可从事一般的日常工作及家务劳动。不仅如此,需要定时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出院时可携带该导管回家。

  静脉置管技术是临床护士的“看家本领”,传统的PICC置管术俗称“盲穿”。由于个体差异、血管畸形、长期输液治疗等因素,导致“盲穿”成功率较低,且容易导致神经损害、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患者可能还需要二次、三次穿刺,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为了解决“盲穿”带来的难题,在医院的安排下,选派强莉至上级医院学习超声引导PICC置管术。学成之后,她不仅将技术应用到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还积极做好“传帮带”。目前医院已有4名护士取得PICC专科护士证书,并于2015年设立了PICC护理专科门诊,为患者提供咨询、置管、维护等服务,出诊人员由受过专业培训、获得置管资质、并具有丰富置管和导管维护经验的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承担。据统计,医院近三年已为患者行PICC置管近千例,导管维护2000余例,缓解了患者“置管难、维护烦”的问题。

  糖尿病护理

  减轻“甜蜜的负担”

  很多人将糖尿病称之为“富贵病”。后天患上的糖尿病,往往与人们的饮食、运动、作息等息息相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格外重要。

  前不久,75岁的吴婆婆(化名)经常感到腹痛,食欲差,眼睛涩,下肢还起了很多红疹。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医院检查,发现是糖尿病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由于她平常的血糖一直偏高,家人担心各种不适会加重病情,坚持要她住院治疗。

  得知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后,绵阳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便为其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以及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指导吴婆婆及家属学会逐渐建立符合其习惯的饮食结构及个人运动方式。在双方的共同配合下,吴婆婆的血糖趋于平稳,在目标控制范围内,之前身体上的不适也大大缓解。“现在,我每天只吃3粒药就可以了,以前每天要吃10多粒药,还要打针,很麻烦。”对于眼前的治疗效果,吴婆婆很满意。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这份精细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呢?走进绵阳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的健康教育室,干净的料理台上,各种调味品、炊具整齐陈列,另一旁桌子上摆放着主食、水果、蔬菜等仿真模型,清晰标注了食物的营养成分。每个月的糖尿病饮食体验工作坊,内分泌科的护士就会在这里通过制作一份专业且美味的食物,教育患者如何健康饮食。有了锅碗瓢盆的加入,这里多了一丝烟火气,增了一份人情味。“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患者,患上糖尿病后不是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而是需要合理饮食、均衡搭配,吃出健康。”内分泌科护士长唐晓筱说。

  为了细化对糖尿病患者的服务,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实现血糖的良好控制,2013年起,绵阳市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正式开诊。开诊以来,共监测血糖约13586人次、指导患者安全注射胰岛素8796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及运动处方2786人次,建立糖尿病健康档案约526人。经过多年探索发展,科室已经形成一周三次固定的健康教育活动,此外还有并发症体验教育、中医养生保健操等,每年还会举行二到四次大型糖尿病患者沙龙活动。

  如今,该科室已有两名护士取得了“中国糖尿病健康教育者”证书,三名护士先后成为糖尿病专科护士。2021年4月25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绵阳市中医医院分中心顺利通过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认证。中心正式运行以来,不断将MMC的理念融合和深化到内分泌代谢性相关疾病的管理流程,并且应用在糖尿病患者的院内院外的疾病管理中,有效的对患者进行了专业的慢病管理,让患者真正获益。

  中医特色护理

  提升百姓的“健康指数”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色,通过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进行实践,是发挥中医优势、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深化优质护理内涵,近年来,绵阳市中医医院“南丁格尔”护理志愿队多次到社区义诊宣教,为福利院老人服务,推广耳穴压丸、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受到人们的青睐。

  “我这两天睡眠不好,能不能给我做个耳穴压丸来调节一下?”“我的腰椎和颈椎老是不舒服,是不是可以做个穴位按摩呀?”“这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咳嗽的毛病又犯了,请你们帮我做个穴位贴敷吧!”在某福利院,老人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需求,护理志愿者也笑脸相迎,耐心讲解,并手把手教会他们如何通过穴位按摩来解决日常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如:晕车、失眠等)。老人们聚精会神,认真揣摩每一个动作细节和养生要点,有不懂的就及时请教,现场气氛活跃又和谐。他们告诉志愿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保健意识增强了,但不知道如何应用中医药知识进行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像这样无门槛地和专业人员面对面交流互动,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了中医药,这样的服务既贴心又接地气!

  除此之外,医院还通过多途径激励护理人员学习中医理论知识与技能,积极选派中医护理骨干参加各种中医护理培训和学术交流,培养具有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医临床护理技能的高级中医护理人才,在全院护理人员中营造了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良好氛围。

  专科护士培养是护理专业化发展的标志,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护理专业在卫生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价值。

  绵阳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李秀芳介绍,医院现有临床护理人员545名,取得了包括中医护理、伤口造口护理、静脉治疗护理、糖尿病护理、吞咽护理等专科护理资质20项。近年来,各学组通过开展护理延伸服务、开设护理门诊、实行护理带教等形式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带动护理专科发展。今后,医院护理团队还将持续深化专科护理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先进的理念和过硬的技术,更好地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努力诠释优质护理服务新内涵。

  (孙亭婷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