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上)
发稿时间:2023-05-09 08:18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有需必应 无事不扰

  持续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

  ——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上)

  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场(绵报融媒记者 胥江 摄)

  绵阳市“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现场观摩与会代表参观科技城新区机器人智能智造产业园。 (绵报融媒记者 王勇 摄)

  营商环境体现的是一座城市尊商重企便民的社会氛围,展示的是党委政府的服务效能,彰显的是社会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全市上下要坚决扛起优化营商环境的使命责任,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理念,持续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让绵阳成为企业发展的“福地”、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资兴业的“宝地”。

  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 实打实解决问题”活动

  绵阳市由市政务服务监管局牵头抓总,市级相关部门承办,县(市、区)、园区参照建立相应长效机制的模式,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活动,进一步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话,化解企业突出矛盾和问题,持续激发企业活力,全力增强企业获得感,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四川领先”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主要做法

  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点对点确定会议主题。制定《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实施方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点解决在绵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多方公开征集诉求,一对一梳理企业困难。通过线上线下公开征集在绵企业诉求、意见和建议。

  强化政企沟通交流,面对面回应企业诉求。牵头市领导带头安排部署,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简单问题即知即办,直接答复解决,疑难问题加强研判,明确办理方式。

  建立台账压实责任,实打实解决企业诉求。座谈会承办单位及时对参会企业会议现场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梳理,送发至相关牵头市领导、牵头部门、责任单位进行办理。

  ●取得成效

  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的深入开展,一是一大批企业历史遗留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得到有效处理,促进和推动了全市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提升。二是全市重企暖企爱企护企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高,为全市上下拼经济、搞建设、惠民生、保稳定夯实了基础。三是推动了干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在企业服务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行动。

  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绵阳市发改委围绕“一年转形象、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在全市12个工业园区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着力外塑“颜值”、内提“气质”,深入实施“七大攻坚行动”,推动园区走特色化、集约化、人性化发展之路,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市新增1000亿级园区2个、500亿级园区3个,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以上。2022年,绵阳高新区、游仙高新区、科技城新区直管区3个园区进入全省开发区“优秀”名单,是全省除成都以外获评优秀开发区最多的市(州)。

  ●主要做法

  做好招商引资“加法”,推动企业满园。围绕主特产业招商,瞄准龙头企业招引,加快项目签约落地,实现精准满园、高质满园、高效满园。

  做好清闲促建“减法”,实现园区提质。清理闲置土地厂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提升园区产业吸引力、产业承载力、产业竞争力。

  做好产业集聚“乘法”,打造“镇园之宝”。做好放权赋能“除法”,促进园区增效。

  ●取得成效

  2022年,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20家、增长66.67%,主板、科创板上市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增长28.8%;新签约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1个(其中百亿级“镇园之宝”项目7个)、签约金额2040.21亿元。完成“标准地”出让20宗、1411.12亩,完成年度“标准地”出让任务。全市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5.86亿元,新增标准厂房367.74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6.81%,园区承载能力和颜值品质持续提升。

  扎实开展“清淤治乱·清风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为着力破解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政商关系,绵阳市纪委监委牵头在全市开展“清淤治乱·清风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确保以强有力纪律作风保障为全市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主要做法

  下沉一线监督问效。选择287家不同类型、规模企业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落实专门联络员对接。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干部“访千企”活动,深入企业摸排调研;设计“听音问廉”营商环境专项调查问卷,找准影响制约营商环境“病症”,抓好问题整改。

  抓准靶向纠偏治乱。在全市开展援企惠企政策落实专项检查行动、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中介乱象集中清理行动、窗口服务专项监督行动,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研判调度、督促推动,着力肃清乱象,及时回应企业关切。

  贯通联动严查严处。市县两级同步发布征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公告,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快查快办、限时查结、动态清零,查处的典型案件一律通报曝光。

  ●取得成效

  通过深入一线摸排企业困难诉求,深挖办案综合效应,我市“两清”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相关工作被国家及省内主流媒体报道。如学习强国刊载了“绵阳全链条监督为重大项目保驾护航”;《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了“四川绵阳市涪城区实地走访纾困解难”等。

  严肃查处了一批破坏营商环境违纪违法问题,形成了强烈震慑。推动解决了一批企业“急难愁盼”,坚定了企业信心。切实治理了一批涉企服务机制梗阻,优化了发展环境。

  全链条畅通 全要素协同 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绵阳市科技局以改革激活创新主体,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阻梗”,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创新供给端,在绵科研院所寻找“沉睡”的科研成果,加速让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同时,又从企业创新需求端入手,摸清企业技术痛点,鼓励企业大胆创新,以揭榜挂帅、对接会等多种形式,让市场与实验室无缝对接。同时,打通“堵点”“难点”,不断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丰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推进科技与金融高效结合,开启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直通车”。

  ●主要做法

  强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构筑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实施差异化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

  建强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充分发挥绵阳战略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积极与驻绵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创新平台,积极承接重大科技成果二次研发,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保障体系。

  ●取得成效

  截至2022年底,全市聚集国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1家,备案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102家,成功获批建设2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完成净增185家、总数达到709家的目标任务,净增数及增速均创30年来新高,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594亿元;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41.06亿元、实现倍增,居全省第二;全市R&D经费投入占比达7.15%,居全国前列。

  建设数字化营商环境智能监测平台助推营商环境改革攻坚精准发力

  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管局借助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结合国、省“放管服”改革要求和营商环境评价内容,倾力打造营商环境监测平台,实现了智能监测、企业满意度分析、督查督办、在线核验等系统功能,大力提高了营商环境动态监测效能,持续助推营商环境建设靶向发力、精准优化。

  ●主要做法

  优化数据挖掘模式,发展现状精准掌握。企业样本全量挖掘,推动传统评价的“样本数据”向实时监测的“全量数据”转变;以国、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靶向,实现对全市及下辖各县市区(园区)指标数据不间断监测;通过线上组合式问卷测评,及时掌握企业亟需解决事项。

  细化数据分析预警,全程跟踪精准督办。高效部署工作,以全市营商环境年度任务、重点工作为基础,迅速落实市领导分工负责、牵头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直观展示数据,通过“一屏”即可展示各指标实时情况、区域表现差异、多源数据比对等关键数据及改革成果;智能预警前置,将一批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共性问题纳入全市营商环境问题整治清单。

  搭建数字营商智库,对标对表精准施策。搭建营商环境政策库,发布国家、省、市各级营商环境相关政策1500余条;搭建营商标杆库,收录国内营商环境先进地区提升优化的具体做法400余项;搭建在线培训场景,将营商环境相关培训视频资料上传至系统,随时随地“一键学习”。

  ●取得成效

  绵阳市营商环境智能监测平台充分发挥了加强部门沟通、精准落实任务、强化监督管理、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向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作用。自2022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实现了开办企业、招标投标指标的有关数据与相关部门的对接,实现了办理建筑许可等7个指标有关数据定期导入,其它数据定期填报。通过平台“智能分析”,有效帮助各地各部门更精准地观察掌握营商环境发展现状。通过平台“督办问效”,有力确保各地各部门准确、及时的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平台“线上智库”,有效优化各地各部门“手绘蓝图”,奋力谱写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绵阳篇章。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