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公益
精准施策+精心服务!绵阳打好"组合拳"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
发稿时间:2023-04-12 10:30   来源: 绵阳新闻网

  “现在像这种比较简单的零部件安装,我一天能做近1000个,做完后就能得到爱心企业提供的劳动报酬。”日前,在绵阳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肢体残疾人杨先荣正有序地做着电子产品零部件安装工作。托养中心舒适的环境、丰富的生活以及劳有所得,是杨先荣向往的生活。

  杨先荣的笑容背后,是绵阳市残联积极发挥“政策+平台+服务”三重叠加效应,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推动形成了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绵阳市越王楼三江半岛景区(摄影:蒲滔 电话:18981156185).jpg

 

  出硬招

  增强残疾人就业内生动力

  绵阳市首届“非遗课堂”上,25名残疾人学员享受“定制课堂”。在非遗传承人罗松和黄强的指导下,学习炳林毛笔制作技艺和羌族草编技艺,经过培训合格,就可正式上岗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1.jpg

 

  残疾人学员马嘉俪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对于传统的非遗技艺很感兴趣,于是就报名参加“非遗课堂”。“很多的残疾朋友行动不便,学习一门非遗技艺缓解内心浮躁,又是居家就业的一种方式。”马嘉俪说。

  在绵阳,千方百计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已成为常态。

  走进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陶艺课堂内,听力障碍学生赵铜和柴亮穿上围裙,拿出“专属”工具,从一大块或白或黄的陶土中切出一小块来,通过拍、搓、揉、捏、点等手法,正在修补自己做的工艺品,待工序完成后,就可进行烧制了。

  “教育+就业”,开启残疾人精彩人生。作为一所12年一贯制的特教学校,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不仅开设了语数外、沟通交往、综合实践等10余种必修和选修课程,还把职业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

  

4.jpg

 

  求职创业的路上,残疾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残疾人就业培训以及扶贫基地补贴和残疾人就业创业直补。

  在绵阳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幸福指数节节高。绵阳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已由单一式迈向个性化,从传统式进入多元化,编织了一张“活力足、平台多、渠道广”的残疾人就业创业网;建立了16个残疾人双创实训基地,探索开展“来一个培训一个,培训合格一个推荐就业一个”的“流水式”培训模式。

  出实招

  促成残疾人和用人单位“同心合意”

  2月17日一大早,今年39岁的周建军就从安州区桑枣镇赶到区残联坐车进城“赶集”。他口中的“集市”就是绵阳市2023年春风行动暨第九届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image.png

 

  “由于一只手不方便,想找个自己能够胜任的岗位。比如客服、保安这样的岗位。”在四川致远方略数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展台前,周建军向招聘人员颜刚详细询问客服工作所需的流程。“这个岗位要求沟通能力强,会操作电脑,我觉得自己能够胜任。”周建军说。

  本次招聘会采用“现场招聘+直播带岗+政策宣传+就业援助+技能展示”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很多残疾人参与。在绵阳各级残联工作人员看来,做好服务是关键。

  

image.png

 

  促成残疾人和用人单位“同心合意”,绵阳推动网络直播招聘扩大覆盖面,创新开展“直播待岗进企业”,形成“线下+线上”有力结合的招聘模式。全年举办2场招聘会,通过“网络直播+手语直翻+云端送岗”的方式,使不同残疾类别的求职者能“看”、能“听”,足不出户了解求职信息,47家企业提供2066个岗位,12.01万人次进入直播间观看,覆盖人群70万+,131人实现就业。

  

12.jpg

 

  数据显示,去年,绵阳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月”和经常性就业登记、介绍活动,采取“一对一”不见面服务,利用网招、微招、群招等手段,积极发布就业信息84家2517个岗位,新增就业112人。

  市残联理事长曾明波表示,绵阳各地通过技能培训、创业补贴、推荐工作等多种举措为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多种机会。全市上下根据“残疾人需要什么、残疾人能做什么、为残疾人做什么”的思路,在稳定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岗位的基础上,把公益性岗位、社区便民服务、家庭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作为残疾人就业的新领域,进行试点开发,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

  出妙招

  助力残疾人抢占云端新风口

  “欢迎来到直播间,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直播的故事……”在涪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残疾人网络直播间,残疾人李东阳和王乐平如往常一样刚刚上播,便收获了粉丝的“献花”欢迎。

  乘着直播带货的“东风”,这个刚刚起步的残疾人直播平台,也定下了第一个“小目标”——打造全川具有影响力的残疾人网络电商运营能力的助残、扶残、兴农直播基地及残疾人网络直播培训中心。李东阳滑动轮椅进入直播间,回过头对记者说,“我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的!”

  

2.png

 

  如何为残疾人“谋”融入、“创”岗位、“寻”发展?绵阳市残联给出了答案:带动一批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去年,绵阳科学编制《绵阳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出台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直接补贴、助残就业基地建设、技能培训、残联紧急救助等一批补短板、兜底线、强基础、惠民生的涉残政策,营造全社会尊残助残、平等参与共享的良好氛围。

  面对新就业形态,我市各级残联组织积极开拓残疾人创业就业新路径,为他们云端逐梦插上灵活轻盈的翅膀。曾明波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领办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残疾人新就业形态扶持项目,鼓励残疾人参与网络零售、云客服、直播带货、物流快递、小店经济等新就业形态。

  

3.png

 

  把残疾人就业工作从谋生路向谋发展的方向延伸。绵阳为残疾人量身定制“菜单”,成立全省首个市级残疾人“双创”空间,启动“助残追梦”计划,并融入全市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和众多社会爱心助残组织,聘请全球工业设计最高奖德国“红点奖”获得者韩玉平等多名残疾人创业导师,常态化开展政策指导、项目推介、技能培训等活动,让残疾人自己造“饭碗”。

  (绵报融媒记者 郭若雪 尹秦/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