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记者从绵阳市非遗中心获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近期公布,绵阳有15个非遗项目升格省级。截至目前,绵阳的省级非遗项目增加到57项。
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名单显示,绵阳新晋省级的15项非遗项目中,包括新入选项目7项、扩展项目8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舞蹈、曲艺、民俗等。
这15个非遗项目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特征,其中以平武白马文化为特色的非遗项目3项,包括白马民歌、平武曹盖面具、平武套枣制作工艺,这对省级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江油的李白民间故事本批次也晋级省级,这对弘扬李白文化、打造李白文化名片具有重要意义。
在绵阳的15个新晋省级非遗项目中,体现出广泛的民俗文化特征与地域文化特色,比如涪城区的金峰雄狮、盐亭县的岐伯行乡会、三台剪纸、安州区的四川评书;有的非遗项目则以独特的工艺根植于民间,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包括梓潼木刻年画、三台木刻、三台柳池土陶制作技艺;有的项目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括三台的杜氏皮蛋腌制技艺、中坝口蘑酱油酿造工艺;有的项目在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北川羌族草编、绵州吟诵。
据了解,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共有334项,其新入选项目207项,扩展项目127项。
(仝青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