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俏”也更争春——从2023年开局看绵阳
发稿时间:2023-04-10 08:44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俏”也更争春

  ——从2023年开局看绵阳

  

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 (视觉绵阳 资料图)

  这个春天,绵阳呈“动如脱兔”之势——

  3月27日,绵阳市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项目51个、签约金额453.33亿元;

  同一天,百亿级项目——中国科技城四川发展两业融合创新产业园项目破土开工,与之同步进行的还有惠科模组项目按下点亮投产键,从开工建设到主体厂房封顶仅86天!

  3天后,中国(绵阳)科技城广东(佛山)推介会,签约超410亿元。

  短时间内实现招商“两连签”,全市一季度实现签约超910亿元、大幅增长50%以上,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推进力度,均可以看见绵阳抓项目、拼经济的决心!

  步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锚定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绵阳,坚持创新引领、实施“五市战略”,奋跃而上、全力奔跑——

  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同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开年“抢跑”布局;涪江流域川渝九地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召开,招才引智行动如火如荼开展,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停步;2023绵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擘画文旅融合新蓝图;佛山行,取先者之道,启跨越之路;

  ……

  如果把这座城市每一天的踪迹,标定于一张春天的坐标,连缀每个行进节点,看到的是一条昂扬向上的足印,踏准“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五组时代节拍,铿锵豪迈。

  谋与动

  锚定新目标奔跑

  谋划城市发展,关键在眼界、重点靠格局。

  2022年4月,绵阳正式提出新的发展定位——中国科技城,成渝副中心。

  这要求绵阳必须以全局视野、开放格局,把自身摆到全国发展的“势”和“场”中去审视,敏锐捕捉机遇,顺势而为发展。

  去年,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对标国家、省要求,谋定而动、主动作为,谋划蓝图和目标定位: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绵阳现代化建设,动员全市上下坚持创新引领,实施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五市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

  今年,在新一轮产业转型与城市竞争中,全市上下跳出四川看绵阳,不断打开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技术、资本、信息、人才和设备设施等资源要素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加速融合互动。

  跃升6位!

  好消息传来:2022年全国城市“百强榜”显示,绵阳GDP排名第86位,在2021年第92位的基础上跃升6位,整体大环境不轻松的这一年抗住风浪,逆势前进,着实不易。

  来不及“庆贺”,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勇毅前行,全身心投入这个拼搏的春天。

  1月5日下午,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强调,要真抓实干、担当奋进,大力实施“五市战略”,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作出应有贡献。

  2月16日,市委读书班结业式上,深入探讨了打造什么样的成渝副中心、怎样打造成渝副中心这个重大现实问题,更加清晰了绵阳未来一个时期的前进方向。

  从实施“五市战略”,到具体谋划蓝图,纵观这个春天绵阳的谋与动,可谓把发展的“拼劲”贯穿始终。

  新春上班第一天,1月2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带队分别前往部分民营企业调研,强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效落实惠企政策。一个月后,绵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如期召开,兑现实打实惠企硬核措施,吹响了奋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3月底,“三推”活动再启,绵阳跳出本土“赛道”,再度拥抱粤港澳大湾区,首站前往广东省佛山市——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全国民营经济规模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一季度的一头一尾,看似不相干的片段,背后却有着清晰的共同指向:在“五市战略”的指引下,绵阳不断“破圈”“链圈”,朝着“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目标铿锵迈进。

  稳与进

  瞄准新赛道发力

  在历次“三推”活动中,来自海内外的客商总会用“科技感”形容绵阳——这座中国唯一科技城。这个词的背后,其实是“研发投入高、科研实力强”的表现。

  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百强榜上,绵阳是中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前20强的非省会城市,而且是排行榜上进位最多、最快的城市。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还有潜力持续释放发展动能。

  这样的认识,深刻地体现在绵阳以科技驱动转变产业发展的路径上——

  今年以来,绵阳大力实施“新赛道”卡位竞速行动计划,积极抢抓“新赛道”产业发展“风口期”,全力招引一批专精特新型项目集聚成圈,把“新赛道”变成“主赛道”。

  这里的“科技感”,可以从3月27日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看出端倪:此次集中签约的51个项目,新赛道产业项目占到了13个,主要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核医疗等产业领域。

  “从签约项目涉及的产业领域来看,大多数属于我市‘4+8+1’产业发展领域,科技含量和技术层次较高,充分体现全市上下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取得的显著成果。”市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分析道,这批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助于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创新发展能级。

  创新发展提升,撬动效能之变。梳理绵阳前进步伐,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高频词,串起了“时光刻盘”,呈现出独属于科技城的特质。

  高频词一:“高”,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线上平台已完成前后台开发,签约入驻全国知名高校20家;招引范峻、刘存良等高水平专家教授创新团队在绵发展,14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已入驻云上“两城”科技创新港。

  高频词二:“新”,产业新高地——3月27日,绵阳惠科模组项目点亮投产,该项目将与绵阳惠科液晶面板项目形成强力协作配套关系,对加快千亿惠科产业园建设,推动绵阳打造全国新型显示产业高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这是活跃创新的硬核力量。

  抢抓“新赛道”产业布局未来产业;链接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绵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断擦亮“中国科技城”招牌底色。

  破与立

  锁定新航向扬帆

  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国家使命;提出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主要是解决区域定位和努力方向的问题。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突破内陆城市格局“天花板”,绵阳自加压力、跳起摸高,借乘国、省、市政策东风,不断拓展空间范围,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从国内到国际,从省内到省外,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

  去年以来,绵阳“南下”厦门、东莞,“东进”苏州,不断为企业开辟新赛场,令人耳目一新。今年1至3月,绵阳招才引智活动先后走进西安、成都、佛山等地。

  破局,纵观这个春天,绵阳在加快建设“五中心一枢纽”的广阔空间里主动寻求时空坐标,积极推进;破局,绵阳在新的时代格局中,不断打破体制机制束缚。

  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副中心——全市一季度实现签约超910亿元、大幅增长50%以上,圆满实现招商引资“开门红”,意味着绵阳经济有望“全年红”;

  加快建设成渝科创副中心——国家高分中心与四川绵阳工业园区共建联合实验室暨SAR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产业合作交流座谈会召开,聚焦商业航天,携手大院大所,联动领军企业,着力构建空天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

  加快建设成渝消费副中心——设立200万元引客入绵奖励基金、发放不低于3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增发涪江文旅一卡通,三大春季促文旅消费优惠措施助力消费;

  加快建设成渝金融副中心——随着中国(绵阳)科技城科创基金小镇正式开镇运营,已有13家金融机构入驻,管理基金25支、规模268亿元;全省首个“天府科创贷”分中心重点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支持;

  加快建设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涪江流域川渝九地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召开,2023绵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绵阳四〇四医院(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绵阳)科技城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封顶;绵阳首个医疗方向重点实验室——“绵阳市麻醉与神经调控重点实验室”落户市中心医院;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绵遂内铁路绵遂段控制性工程凯江特大桥大型临时设施启动建设;成兰铁路安州站站前广场项目加速推进;G5成绵扩容节点工程全力冲刺。

  ……

  这是2023年春天的绵阳,不骄不躁,全力抢跑——

  以“接力赛”方式将绵阳打造成“科创高地”“发展宝地”“枢纽要地”“投资洼地”“宜居福地”;用行动书写“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答卷,把“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作为不断前行的密码。(绵报融媒记者 李灵越 兰建春)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