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钧(绵阳)
母亲的病情和疫情的反复,完全打乱了我的生活工作节奏,我只能暂时赋闲在家,最多近郊乡村转转,顺便学习拍照或居家读读书、码码字,陪陪家人。
此前,我在云南做生意差不多18年,路途遥远、工作紧张,在家的日子少得可怜。特别是这三五年的时间,父母先后离我们而去,恍惚间只剩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和“人生只剩归途”的悲凉了。
以前总是盼着能多些假期,可以有时间陪陪父母陪陪妻儿,现在机会来了,父母却又都不在了,一时间感觉很不习惯甚至还有些茫然。还好有女儿和小外孙在身边,倒也凭添不少欢声笑语。和小外孙面对面的交流,嬉戏,游乐,学习。当年错过了女儿的成长时光,现在把爱全部倾注到小外孙身上,也算是种补偿吧。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一些人突然开始徘徊,迷茫,焦虑......现实如此不可逆转,昨天已经从生命中溜走,明天却还是个未知数。其实换个角度转念一想,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以前不总是埋怨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家人吗?而因为疫情,居家不是正好可以弥补之前的遗憾吗?读书电视,含饴弄孙,爱家人爱生活,享受天伦之乐,珍惜并努力活在当下,难道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在网络上,我重拾了散文诗和作家写作培训课,参加了摄影技巧和小视频编辑网络课。生活还算充实。
转瞬间就是春夏秋冬,从玉兰花开到银杏飞黄,从朵朵桃花到硕果累累,一代代人在成长。我不甘落后也还好没有落后,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不断见诸文学刊物、报纸。题材涉及乡村、城市、打工、街邻,不论好坏,但都是真情实境记录且有感而发,给赋闲在家的日子增添丰富多彩。
人间烟火里,自有健康向上的力量,温暖你和我。时光如梭,白驹过隙,我重拾写作爱好,不顾冷嘲热讽,不改向阳之志,继续拾笔追寻诗意和远方。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