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绵阳粮艺传承人潘德贵的跨界文化试验 用200种水稻种子制作24节气图
发稿时间:2023-04-09 08:09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前不久,200余种水稻种子从湖南张家界寄送至涪城区丰谷镇鑫田粮艺传习所。鑫田粮艺传承人潘德贵将以这批水稻种子为原材料,制作成24节气图。

 

潘德贵向志愿者介绍自己收集的种子

  前不久,200余种水稻种子从湖南张家界寄送至涪城区丰谷镇鑫田粮艺传习所。鑫田粮艺传承人潘德贵将以这批水稻种子为原材料,制作成24节气图。

  这次主题创作,潘德贵将其称为“一次跨界的文化试验”,并试图探索在创作中保留植物种子的活性,寻找五谷杂粮镶嵌技艺与植物种子留存、传播农耕文明的新模式。

  小镇上的农耕图

  走进位于涪城区丰谷镇大西街的老粮库,一个外表看起来很破旧的建筑门前,挂着“鑫田粮艺传习所”的牌子,这里也是潘德贵的农耕文化博览馆。

  推开稍显斑驳的木门走进屋子里,四面墙上挂着潘德贵近年来创作的粮艺画,以毛泽东诗词作品最多,还有他的代表作品《农耕图》《丰谷井记忆》系列作品。一个长方形的木板台面上,20多个玻璃瓶里装着各色作物的种子,还有融合木艺与粮艺镶嵌完成的《黄鹤楼》《岳阳楼》模型。

  隔壁的房屋里,陈列着潘德贵多年来收集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有现在难得一见的水车、风车、犁耙等,还有多年前粮站计量、验级的工具。一侧的台阶上,有序地摆放着刚收获的农作物种子标本。

  今年65岁的潘德贵,从事粮艺画创作超过20个年头。在他看来,粮艺画创作的过程,是对农耕文明的一次全新呈现。但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他发现很多城市出生的孩子,并不知道植物的种子是怎么来的,甚至还听到有人说,“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从超市来的”,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8年底,潘德贵将丰谷老粮库两间废弃的库房租赁下来,拿出多年的积蓄,将这里建设为鑫田粮艺传习所,以动态、静态结合的方式,开展鑫田粮艺制作技艺的传承、展示和农耕文明体验,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全新的“农耕图”,以此传播农耕文明。

  后院的试验田

  几天前,记者见到潘德贵时,他与几位志愿者正在农耕馆后院对收到的200余种水稻种子进行分类整理。

  屋后的小院,是潘德贵的农耕文化“试验田”。小院两侧和山坡上,种植了油菜和一些时令菜蔬及花草,流淌出浓浓的清香。一块新翻的地块,刚刚种下玉米和豇豆。

潘德贵与志愿者整理水稻种子

  从2020年开始,潘德贵将屋后的空地开垦出来,根据节气种植当季作物。从播种到收获,不施肥、不打农药,全程浇灌雨水,尝试原生态的种植模式,几年下来收效还不错,有的种子流转了出去,更多的种子都作为创作材料,成为一幅幅精美的粮艺画作品。

  那些作物的种子,多是他在各地乡村收集的,也有的是通过民间公益组织漂流而来。到目前,他收集的作物种子超过1000种。这些种子,他根据作物的不同节气,先后在后院进行种植,以此丰富粮艺画创作的选材。

  后院试验田的更大功能,是满足公众对农作物的认识。几年来,潘德贵将自己的创作收益全部投入进去,但依然难以缓解资金的压力,传习所的建设缓慢。但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有城里的家长带着孩子慕名前来体验粮艺画。

  每当那时,潘德贵总会刻意引导他们走进后院参与播种、观察作物的生长,也教他们识别不同作物的方法,讲解各种作物的特性与季节时令。

  这个过程,虽然会耽搁创作,但潘德贵却感到很满足:“让更多的人认识农耕文化。”这也是他的初衷。

  跨界的文化试验

  潘德贵的创作与试验,引起一个老种子漂流的民间公益组织关注。经过几次接触,双方建立起“种子互换”的漂流合作。

  这次收到的200余种从湖南张家界寄来的水稻老种子,出自当地一家农业产业基地的老种子漂流馆,是双方在种子漂流合作基础上的再次合作。这些种子有的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也有不少种子的名字则显得很陌生,比如药稻、紫红稻、农青、小粒红、黑大穗等。

  潘德贵介绍,根据对方的要求,他将以这批水稻种子为原材料,根据种子的自然色彩,采用粮艺镶嵌工艺,创作一批以水稻为主题的24节气图,将植物的种子保存在画中,供对方在农业生产基地进行陈列展示。

  根据约定,对方将在位于成都、张家界的基地,分别为潘德贵提供一个粮艺画传承展示空间,邀请他不定期前去展示粮艺镶嵌技艺,为游客提供互动体验,以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方式,传播民间文化与农耕文明。

  这次创作,对潘德贵而言属于一次“跨界”的尝试。一是地域上的跨界,通过这次创作推动鑫田粮艺制作技艺与文化形态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再则是形式上的跨界,在这次主题创作中,他将探索能否在粮艺画创作中保持植物种子的活性,以粮艺画为载体,让植物的种子“不仅仅存在于农村,而是走进千家万户”,更广泛地普及农耕文化。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