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报融媒评论员
一座城市,开放的胸襟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
继厦门、东莞、苏州之后,3月29日至31日,绵阳又一次跳出区域,把今年“三推”活动的首站,选在了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佛山,同样是相隔千里,同样对标的是我国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的城市。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一次次“走出去”,既是物理破圈,更是理念突围,彰显出一个“三线城市”的“一线视野”。
每个城市和地区的发展,都不免受到所处区域的制约。开展“三推”活动的核心,首先是突破区域限制,主动走出去,接受更多人的打量。而打量,本身就意味着机会。“三推”活动开展以来,无论是进击长三角,还是进军粤港澳大湾区,每一次的“走出去”,不仅让绵阳成功完成了一次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扩大了“朋友圈”,也让绵阳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去年,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绵阳全年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125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7个。此次佛山行,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220余家企业和商协会代表、部分高校代表参加,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9个、签约金额411亿元,包括投资103亿元的益方田园线路板产业园、投资41亿元的绿洲时代功能性膜材料智造基地等项目。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在各地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当下,能有这样的斩获,再次证明了“三推”活动之于发展的非凡意义。
斩获,不仅仅是“看得见”的项目和订单,更有“看不见”的理念突围。“三推”活动,一站胜过一站,几乎每一站都创下了新的高度,几乎每个参与的县(市、区)和企业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版本升级”背后,是观念的突围、思维的升维。
金融被称为经济运行的血液,此次“佛山版”,在原有“以企招商”基础上,创新开展了银企政投资恳谈会,首次引入金融招商新模式,以“金融圈”链接“企业圈”的招商方式之变,给企业投资注入强劲信心。内外资招商推介一体化,是此次活动另一大亮点。活动不仅邀请了华润、华侨城、康佳等三类500强及知名上市公司,还同步邀请了美国辉瑞、美国高露洁、日本恒正资本等知名外资企业,两类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一半,开创了此项活动内外资招商齐头并进的新篇。此次“三推”活动加大了人才招引力度,走进高校,招才引智,以人才滋养高质量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一次“走出去”,内陆城市和先发地区的近距离接触,既是一次比肩同行,也是一次虚心求教,带来的是一场头脑的风暴,也是一次灵魂的触动。
走进佛山,鳞次栉比的工业厂房处处可见。佛山是制造业名城,早年以“代工”为主,后来专注于突破各项产品的核心技术,“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大步迈进,“有家就有佛山造”的美誉响彻海内外。对“绵阳造”而言,无论是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赛道”产业的培育发展,佛山推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思路都不无启示。在发展民营经济上,佛山也是全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目前佛山全市上下正在开展向浙商学习,致力打造佛商品牌。民营经济同样是推动绵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亲商、重商、爱商、护商,“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是绵阳一贯秉持的服务理念和工作原则。如何推动绵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绵阳营商环境升级版,佛山的做法对绵阳同样不无借鉴。
走出内陆是“大海”。“三推”活动让绵阳主动“走出去”,敢向“班门”去“弄斧”。在一次次“走出去”中,绵阳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城市形象一步步定格,绵阳人干出一番新天地的精气神一次次释放,绵阳也在一次次被打量中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