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发稿时间:2023-03-27 08:39   来源: 绵阳日报

  □张明海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需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高度,就“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部署安排,并提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不仅体现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且也体现在社会各个要素形成一种系统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有机协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社会文明的实践主题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赓续、文化软实力的塑造等有着鲜明的一致性。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实践指向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人民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同时也是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文化自信自立,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开创新局,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全面、深刻、根本性变化。当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而农村的任务最为艰巨和繁重。当前,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较大改善和满足,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精神文化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足还广泛存在,等等。因此,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必须科学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如果城乡基层精神文化供给不足,极易形成“精神生活鸿沟”。因此,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建立健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必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动员和激励城乡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