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抓创新强产业
发稿时间:2023-03-08 08:20   来源: 绵阳日报

  □兰劲

  通过聆听市委读书班主题报告,讨论交流、专题辅导,我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战略部署,以及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认识更加深刻,工作抓落实的思路更加清晰。绵阳经开区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为统领,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用实干和实绩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党的二十大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绵阳经开区必须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当前,绵阳经开区项目投资已进入高基数增长阶段,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方面,尽管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但百亿级项目招引始终未取得突破。针对这一实际,开年以来,我们通过在苏州、深圳等地设立4个由年轻干部、招商公司职工组成的投资服务中心,主动选派干部到东部开发区和省级部门跟班学习,广泛获取三类500强企业、高精尖项目等投资信息,持续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招商。下一步,我们还将强化街镇抓经济职能,组建街镇招商专班,做实中科投发,做强经开投控,着力推动平台招商、资本招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项目招引,力争今年在招新引优、招大引强上取得突破,全年投资增速达到20%。

  党的二十大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级产业园区,绵阳经开区必须引智聚力抓创新强产业。近年来,针对产业集聚度不高、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聚焦“三主两特”产业,从政策、资金等多维度切入,鼓励企业通过“云上大学城”等途径,联合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以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去年,全区累计向508家次企业兑现区级奖扶资金1.8亿元,以绵阳经开区为主的连接器产业顺利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两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六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虹科创新公司联合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取得微晶玻璃新材料生产关键技术突破,将实现现有产品迭代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玖谊源公司利用中物院某所科研成果,成功生产省内首台套医用回旋加速器,实现核医学领域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其产业化项目今年下半年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基地。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做强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赛道”产业,力争今年精细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电子元器件产业产值增长50%以上,不断擦亮绵阳市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园区、电子元器件特色培育园区“金字招牌”。

  党的二十大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绵阳南主城区,绵阳经开区必须多点突破抓环境优服务。近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城市环境提升行动,通过改造提升道路、新建广场(公园)等累计新增绿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一批教育医疗补短板项目相继开工并部分建成投用。去年,通过承接44项新增下放市级权限、开展“体外循环”事项整治、试点市区联办,基本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下一步,我们将以“第五立面”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为重点,加快三江医院、市中医院经开分院、三江启航小学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深化人事管理体制、考核考评机制、“放管服”等改革,促进干部作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全力打造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让全区人气更旺、商气更浓,实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作者系科技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绵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