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宏
这次市委读书班作为“开春第一课”,发出了擂鼓出征的动员令,深度解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详细阐释了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系统谋划了绵阳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建设“五中心一枢纽”的前进方向和方法路径。我们将以学习之举锤炼队伍党性担当,以贯彻之行展现队伍为民情怀,推动学习成果向信仰扎根、向实践转化。
积极担当新时代民政职责使命,努力创新绵阳民政为民爱民的方法路径。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民政部门是履行党和国家民生保障职责的重要部门,做好民政工作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对民生工作的新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五市战略”为统领,以“五个民政”为抓手,全面融入和服务成渝副中心建设,在兜牢民生底线、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品质服务、满足精神需求等方面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扎实办好15项民政实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奋力谱写绵阳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完善兜底保障,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以“城乡融合”为指引,大力推进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扩围增效,规范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扩大低保边缘家庭基本数据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救助工作更有力度;完善优化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主动发现机制,创新“政策找人”方式方法,引导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专业社工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让救助工作更有温度;积极推进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提升经济状况核对效率,促进市级相关部门救助数据共享,让救助工作更有精度。
聚焦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构建绵阳养老关爱服务新格局。紧紧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统筹发展我市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截至2022年10月,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23.1%,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18.46%,均高于全国、全省水平。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养老行业的“双重性”,大力推进政府兜底发展养老事业,依托市场培育壮大养老产业,努力构建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和康养相结合的绵阳养老关爱服务新格局。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国试点为契机,深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设好、运营好一批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利用“互联网+养老”搭建“居家安”本土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统筹“两改”后农村人口流向、资源配置,片区化、集约化布局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做大做实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逐步实现乡镇敬老院收归县级直管,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壮大我市养老产业。目前,全市养老院在院老人1.5万人,在全市60岁以上老人总数占比仅为1.2%,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我们将举办全市首届养老产品展览会,促进行业服务交流和产品销售,培育老年产品用品市场;因地制宜,结合我市医疗资源、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医养康养服务,推出分时段、季节性的养老产品;引入国内养老品牌企业、头部企业来绵投资兴建、参股、联营、托管养老机构,加快打造服务多元、梯次衔接的养老服务企业群体,努力形成川北片区养老产业的价值高地。
(作者系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