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标注绵阳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方位
一论学习贯彻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精神
发稿时间:2023-02-21 08:37   来源: 绵阳日报

  标注绵阳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方位

  ——一论学习贯彻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精神

  □ 绵报融媒评论员

  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绵阳现代化建设,绵阳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什么?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把“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确定为奋斗目标。此次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又深入探讨了“打造什么样的成渝副中心、怎样打造成渝副中心”这个重大现实问题,更加清晰了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建设“五中心一枢纽”的前进方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绵阳现代化建设标注了历史方位、明确了工作重点。

  有一定之目标,才会有一定之作为。绵阳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加快现代化建设。越是关键时期、重要节点,越要在战略上作出准确判断、确立科学目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赋予了绵阳科技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国家使命,省委明确支持绵阳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这些机遇交汇叠加,为绵阳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为此,在省委赋予绵阳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定位的基础上,市委自加压力、跳起摸高,提出不仅要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还要全力打造成渝经济、科创、消费、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以此推动绵阳现代化建设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由此,绵阳的发展格局、发展面貌为之一新,真正体现了“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坐标、争位次。

  “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奋斗目标,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为绵阳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判断和决策。审视当下,绵阳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绵阳最大的市情,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仍是绵阳最大的不足,城市能级不高、资源集聚能力不强仍是绵阳最大的短板。市委提出“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是从绵阳发展的现实课题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总结出来的,是为绵阳现代化建设固根基、强弱项、扬优势提出来的。“五中心一枢纽”的每一个具体目标指向,都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致,与深刻把握战略性有利条件的客观需要一致,是一个符合发展规律、体现绵阳特色、服务国省大局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鲜明了绵阳心系“国之大者”、服务“省之大计”的坚决态度。奋斗目标既定,全市上下要锚定目标不动摇、持续奋斗不松懈,以站位全国的大格局、敢为人先的大气魄,以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抓落实,全力推动绵阳现代化建设快速成势见效,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