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感恩奋进加油干 乡村振兴谱新篇
发稿时间:2023-02-20 08:11   来源: 绵阳日报

  □李昊天

  这次市委读书班,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关键时期,给全市党员干部上的“重要一课”。我们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殷切嘱托,学思践悟市委读书班精神,围绕打造“五中心一枢纽”,找定位、明方向、定举措,以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为主线,加快建成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增光添彩。

  兴产业助发展,夯实振兴基础。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市委读书班围绕打造成渝经济副中心,部署了“全力做强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赛道’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四大课题。北川将以“链长制”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业倍增发展攻坚行动,纵深推进“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聚焦通用航空、食品医药“一主一特”产业攻坚发力,深化2023首届中国科技城北川通航(无人机)产业峰会成果运用,围绕产业图谱开展精准招商、延链招商,壮大龙头企业、培育镇园之宝,全力打造西部通航产业创新高地,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畅交通扩开放,提升振兴能级。交通运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市委读书班指出,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强调要聚焦“内畅大循环、外强大通道”,以更大力度推进交通攻坚大会战。北川将推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大融合,推动通用机场年内建成投用,加快推进盐茂、安北高速建设,进一步推动安州、北川、平武、江油等地协同发展。积极申报建设景家山隧道,连接九环线和安北快速通道,畅通经济循环“大动脉”。提升内部路网能级,统筹“建管养运”,提升交通设施防灾抗灾能力。提升乡村内部道路等级,建设产业道路、旅游标美路,疏通产业发展“毛细血管”。

  扬文化促消费,激活振兴动能。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市委读书班强调,要以文化大发展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大繁荣。明确支持壮大以北川石椅村等特色村寨为引领的乡村旅游。北川是大禹故里、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禹羌文化、红色文化、感恩文化交相辉映,壮大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是提振全县各族群众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北川将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大“羌绣”“古羌茶艺”等非遗文化扶持力度,提升“非遗+”文创产品、腊肉、精品水果等旅游产品品质,以文旅消费为重点带动全社会消费,变传统文化为富民产业。建设科技文创、康养休闲两个旅游园区,联通全县旅游线路,打造进入中国西北的桥头堡和重要旅游节点。

  强治理暖民心,凝聚振兴合力。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市委读书班围绕打造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对补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出系统部署。北川将鲜明大抓基层导向,深入实施基层治理能力攻坚行动,筑牢基层基础战斗堡垒。深化“三羌共治”,激发内生动力,让基层群众成为乡风文明的建设者、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提质,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确保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成果,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设韧性北川。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让脱贫质效“成色更足”,共同富裕“步伐更稳”。(作者系北川羌族自治县委书记)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