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过年
发稿时间:2023-02-05 08:41   来源: 绵阳日报

  □蒲晓蓉(绵阳)

  乡下的大年初一,尽管年年相似,却一直令人留恋,也令人向往。

  每年这天的凌晨四五点,通常你还在黑漆漆的睡梦中,冷不丁的会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兀地炸醒,这是早起的邻居抢先的新年第一挂鞭炮,寓意头响。这一挂鞭炮,仿佛是个点火石,接下来你的房前屋后,左左右右通通被炸响,或远或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把刚刚睡下不到两三个小时的人们从床上唤醒。心急的小孩子这个时候最为激动,他们头天晚上就把父母给他们做的新衣新鞋放在了床头,等不及了要在天亮时第一个穿上去人前显摆。我们家母亲和哥哥起得最早,哥哥起来是为了燃放我们家新年的第一挂鞭炮,母亲起来则是为了搓汤圆粉子准备一家人的早饭。等母亲把红糖切好面团揉好后,我们也陆陆续续起来了,大家涌进灶房里七手八脚一阵忙活,很快热气腾腾的汤圆就上了桌,人手一碗,一口咬下去,红糖四溢,又糯又香,烫嘴的甜。饭桌上,母亲会提醒小点的孩子别把新衣服弄脏了,同时叮嘱一家人千万莫要忘了大年初一的两个不能:一是身体再不舒服也不能服药,不然这一年到头都会病病殃殃;二是不能清扫庭院往外倒垃圾,否则这一年的运气会被扫掉倒没了。

  放过鞭炮,穿上新衣,吃过汤圆,农历新年的正月正式扯开了排场,人们走出户外,衣服口袋里装满了瓜子花生爆米花炒薯条等香嘴小零食,在这个节气里尽兴地吃喝玩乐,乐此不疲地走家串户,探亲访友,观狮灯,看采莲船,热热闹闹一直到正月十五。

  在我们乡下,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十来天里人们大部分时候是不着家的,大家伙儿不是在亲戚家吃香的喝辣的,就是这村撵那村的观狮灯看采莲船。

  记得父亲和大姐早些年就参加过村里的彩船队,父亲负责唱词兼领唱,大姐负责担船,外加四个划船的“船夫”护驾,一行人搽脂抹粉穿红着绿,鼓乐喧天吹吹打打行进在村村寨寨,走村串户的上门给乡亲们拜年。大姐步伐轻盈,摆船摆得顺溜,父亲思维灵活唱功深厚,临场应变,彩船队走到哪家唱哪家,吉祥和幸福全蕴含在唱词和鼓乐声里,往往把主人唱得心花怒放,乡亲们没有谁不早早封了红包大开龙门欢迎他们的。除了耍采莲船,人们还耍狮灯,耍狮灯是具有挑战性的。狮灯队去到人家拜年,主人会竭尽脑汁摆各式各样的“迷阵”让你去拆,红包往往藏在“迷阵”里,狮灯队只有“拆阵”成功,才能顺利取走主人封的红包,不然就只能空手而归,因此每一场狮灯都颇为耗时而且惊心动魄,也因为有“拆阵”这个环节,狮灯更惊险更刺激,因此人们天天撵在后边观看,甚至有时可以在外边撵上七八天不回家。

  但其中有两天人们是不能出门的,必得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呆在家里一起过。一是初七“人”的年,所谓“七不出,八不归;”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这两天是节中节,仪式感少不了,在外游乐的人会在这两个日子转回家中和家人一起,烧上一桌子好饭好菜热热闹闹地享受一下。

  欢快的日子总是太过短暂,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正月十五,又一场翻天覆地的鞭炮声过后,又一碗甜甜的汤圆下肚之后,惬意舒畅了大半个正月的人们终于收了玩心,知道该谋划新的一年的生计了,家家户户该上学的上学去,该干活的开始干活,人们一派忙碌。只有空气里,新年的味道似乎还未散尽,依然飘散着鞭炮和酒菜的缕缕余香。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