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婚宴、商务宴请、豪华酒店……
“舌尖上的浪费”仍时有发生
近年来,节约粮食、倡导光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不过,“新华视点”记者春节前后在上海、山西、广东等多地调查发现,在婚宴、商务宴请、豪华酒店中,“舌尖上的浪费”仍然时有发生。
记者日前在上海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的自助餐厅看到,临近收餐时间,取餐区的食物仍多有剩余。记者观察到,一些餐桌上,消费者剩余不少食物。该自助餐厅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未吃完的食物将全部倒掉,不会留到第二天。
记者日前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花园假日酒店看到,当天中午正在举行婚宴,大厅内摆放着30多张圆桌,宾客坐得满满当当。随着婚礼进入尾声,宾客逐渐离场。桌上的餐食浪费严重,三分之二的桌子剩下的饭菜超过七成。
在广州一家海鲜酒家,记者看到,婚宴结束时,一些食客将主食、酒水饮料等打包带走,而白斩鸡、清蒸鱼等菜品大部分被剩下。
山西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员说:“结婚摆宴是人生大事,一般都会遍请亲友。主家为了面子,饭菜一定得丰盛。为此饭店提供从1888元到5888元一桌不等的套餐,还可私人定制,上不封顶。”
山西一名婚礼操办者任先生坦言:“我也很心疼被浪费的粮食。但要是不多点几个菜,又担心宾客议论指点。结婚是大事,只好按习俗来,宁多勿少。”
商务宴请里的浪费很多也是因为面子。一些消费者告诉记者,宴请结束后往往不会打包——主人怕客人笑话自己抠门、不爽利;客人没掏钱,更不好意思打包带走。
此外,记者发现,还有少数人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视为有身份、消费档次高的表现,认为如何消费是自己的自由。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当前各地餐饮业正在复苏,一些地方“舌尖上的浪费”故态复萌。必须进一步强化节约意识,减少粮食浪费。
记者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已经于2021年4月实施,对相关主管部门、餐饮服务经营者、餐饮外卖平台、个人等均提出防止食品浪费的具体要求。比如,婚丧嫁娶、朋友和家庭聚会等需要用餐的,组织者、参加者应当适度备餐、点餐,文明、健康用餐。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邢媛认为,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很多消费者受到群体文化影响,往往会采取从众、随大流的消费方式。有关部门和媒体等要引导公众树立节约意识,崇尚理性消费,相关法律执行、监督工作也要细化跟进。
此外,餐饮企业可以加强数字化管理,围绕点餐量、剩菜量做好统计分析,重新设计菜单、加强各类食材的搭配和充分利用,调整每例菜品的分量,并探索推广食材资源共享。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