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
城乡融合·县域行动|江油:“特色产业+人才供给”激活城乡融合发展新引擎
发稿时间:2023-12-21 09:52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江油市认真贯彻落实绵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上下齐心协力,以全域推进激励乡镇抓经济发展为统揽,紧扣“1+3”工业体系建设工业强镇,大力推动江油实现全国百强县保位晋级,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绵阳新闻网讯 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优化高质量“人才供给”……隆冬时节,江油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城乡融合发展的蓝图正在描绘。

  江油市认真贯彻落实绵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上下齐心协力,以全域推进激励乡镇抓经济发展为统揽,紧扣“1+3”工业体系建设工业强镇,大力推动江油实现全国百强县保位晋级,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 发展壮大镇域特色产业

  在江油市武都镇阳亭坝村一幢厂房的一角,种粮大户郑明利正指导村民正确切分土豆种块。

  郑明利是回乡创业大学生,她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和水源条件,流转土地600余亩,发展优质高产土豆种植项目,历经9年,成功探索“薯稻轮作”循环农业模式。今年上半年,土豆获得丰收,亩产量突破万斤纪录。出产的土豆主要销往重庆、云南、贵州等地。而每年大春水稻亩产也在650公斤左右,产值接近80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村民们在郑明利的土豆种植基地务工,不仅可以挣钱,还可以学习优质高产的土豆种植技术。在她的带动、扶持下,近年来武都镇涌现土豆种植专业户16家,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在一片平整好的田块里,专业户马小军正在张罗土豆机播,他说:“机械化播种又快又好,差不多一天可以播种十几亩,我家计划种175亩土豆,大约一周就可以搞定。”

  

 

  前不久,郑明利相继获得全国第二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乡村文化创新发展暨典型案例人物推荐等殊荣。说起产业发展,她认为,要想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乡亲们必须要“抱团取暖”,在品种、肥料、技术、营销等方面统一行动,在提质增效上面下深功夫。

  

 

  今年以来,江油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精神的基础上,自加压力、跳起摸高,在全域推进乡镇抓经济发展工作,武都镇成功上榜省级百强中心镇。下一步,江油市将抢抓市委实施全国镇域500强培育行动机遇,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镇域特色产业,加快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富有活力的产业强镇、文旅强镇,切实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引育留用 优化高质量人才供给

  近日,江油高新区“人才驿站”正式启用,该驿站聚焦抓好“人才第一资源”综合服务,围绕园区企业人才“一站式”服务需求,着眼政策便捷受理、需求精准供给、服务开放共享、活动丰富多彩,布局建设“一窗一站一空间一社团”,优化人才服务场景、政策环境和发展愿景,提升园区人才工作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激发人才主体活力。

  

 

  “人才驿站”是着力解决企业人才“引育留用”难题的重大举措,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江油市不断完善“1+3”工业体系,激励在外人才回乡就业,为“三农”发展反哺、赋能。

  

 

  近日,江油市2023年“就在江油·职面未来”金秋招聘月暨江油高新区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服务招聘会在江油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人才驿站)举行。此次招聘会共组织江油高新区内江油天启智和、绵阳融通高科、四川六合特材等“专精特新”企业40余家,提供电气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岗位1600余个,吸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退役军人等重点就业群体1000人参加,现场收到简历400余份,达成就业意向200人。

  在外人才既要招得回,还要留得住。江油全力支持工业强镇,为回乡人才提供“用武之地”。江油市重鑫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利用自主发明专利《宽板坯电渣重熔结晶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现有员工大部分是来自江油各乡镇的农民。他们进厂后,享受带薪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正式上岗,并享受各项保险和福利待遇。

  

 

  “比在外面打工好得多,每个月工资4000余元,还能照顾一家老小。”从事取料车操作的姜子玉介绍,2021年回乡进厂,每天按时上下班,周末还能休息。

  “我们只有设身处地为员工谋福利,企业才会赢得高质量发展,这就是‘双赢’!”重鑫特材主要负责人说,自从2018年实行扩建和技改以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特种模具钢,一举打破了国内依赖进口的窘境,公司也连年实现了20%的产值增幅。今年预计实现产值7000万元。

  

 

  据了解,江油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扛起责任、担当使命,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力实现全国百强县保位晋级,为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作出更多贡献。

  (绵报融媒记者 陈元松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