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绵阳用“教育”构建“筑梦之路”
发稿时间:2024-01-10 08:49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其多列,其多列,上山坡去拣竹叶……”1月8日清晨,平武县旧堡羌族乡中心小学里传来阵阵歌声,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跟着音乐教师打拍子,有模有样地学唱起宛转悠扬的经典童谣,课堂内的“氛围感”被跳动的音符“拉满”。 九绵高速平武至江油段建成开通试运行后,对于旧堡羌族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而言,走出大山的“有形之路”愈发畅通。但在此之前,他们看世界的“无形之路”早已被“教育”打通。


  原标题: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绵阳用“教育”构建“筑梦之路”
 

一月八日下午,绵阳市实验小学学生走进涪城区杨家镇小学开展“爱心传递 共沐书香”活动,城乡学子以书会友。 (记者 陈冬冬 摄)


  “其多列,其多列,上山坡去拣竹叶……”1月8日清晨,平武县旧堡羌族乡中心小学里传来阵阵歌声,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跟着音乐教师打拍子,有模有样地学唱起宛转悠扬的经典童谣,课堂内的“氛围感”被跳动的音符“拉满”。

  九绵高速平武至江油段建成开通试运行后,对于旧堡羌族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而言,走出大山的“有形之路”愈发畅通。但在此之前,他们看世界的“无形之路”早已被“教育”打通。

  记者注意到,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是来自绵阳城区的一位特级教师,该教师通过电子屏幕进行教学,孩子们则跟着屏幕上的老师唱歌、舞蹈,大大提升了课堂质量。

  这样的“互动模式”得益于绵阳大力推行的“云”上义教。据了解,目前,全市智慧教育平台上已拥有覆盖基础教育所有学段、所有学科,与现行教材版本一致的体系化课程教学资源。

  换句话说,城区里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一根网线”“一块屏幕”,走进乡村学校让乡里娃实现了与特级教师“同频对话”。

  2023年,绵阳深入实施“双优工程”“双优计划”,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质均衡为核心,让“城与乡”在教育之路上持续“双向奔赴”,乡村学校、城区学校的活力被同时激发出来。

  放眼望去,一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的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正延伸至充满希望的无尽远方……

  ——破壁——

  用“双优”赋能,助力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

  元旦节刚过,安州区塔水镇清泉小学的操场上就格外热闹,孩子们正围在一起,专注地进行“抢圈”训练,只见他们分工明确,扮演比赛中的攻守双方,足球则在脚下穿梭、跳跃。“传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力部位。”一旁,体育老师肖樊正大声地叮嘱大家注意事项。

  作为安州区最偏远的小学之一,清泉小学过去体育教师力量匮乏,体育课程单一。如今,校园内足球文化氛围浓厚,处处涌动着运动激情。

  这样的改变正得益于一场优秀教师资源间的“流动”。

  “我在清泉小学上了快一学期的课了,适应了学校的校园文化,也把我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带给学校。”肖樊介绍,他原本是安州七一实验小学的体育老师,2023年交流到清泉小学任教。

  作为一名“交换教师”,肖樊注重提高学校的体育氛围,让孩子们养成热爱运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格。“此次交流轮岗,我想帮孩子们点燃一个‘足球梦’,让他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爱上运动、享受运动。”肖樊说道。

  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对于乡村群众而言,就是“咱们身边来名师”。类似肖樊这样的城区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助力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城乡融合发展,教育也是“主课”。这是绵阳自上而下的共识和默契,大势所趋之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双优”赋能,成为绵阳教育破局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步。2023年,绵阳实施优秀教师轮岗、优秀校长培育“双优工程”和优质学校扩容、优质资源共享“双优计划”,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力度。

  2023年全市交流轮岗优秀教师1318人、“双向交流”优秀校长62名、培育提拔校长127名;建成优质发展共同体(办学集团)57个,覆盖学校287所,8所学校被评定为四川省首批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建成义务教育数字主播学校18所、专递课堂接收学校114所,全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实现全覆盖……一组组数据真切地将“城与乡”的距离有效缩短。

  ——蓄力——

  用惠民“温度”,厚积教育“关键”力量

  “新的宿舍很有安全感,像个小家一样。”新年伊始,游仙区信义小学教师钟垒在教师周转房的厨房里忙碌着,准备为自己烹饪几道美味佳肴。

  白墙木地板、桃木色家具、独立卫生间、热水器、厨房……整个房间干净整洁,谈起现在的居住环境,钟垒喜上眉梢,“新宿舍有家的感觉,让我工作更有干劲。”

  信义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有外地教师20人,如何改善钟垒等教师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住有所居、安心从教?2022年起,绵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周转房改造提升项目。2023年,绵阳又投入资金1012万元,继续支持仍有缺口的县(市、区)改造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周转房,包括信义小学在内,一共506套,涉及6个县(市、区)。

  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只有让教师“留得住”,才能让学生“学得好”。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为符合条件的1600名乡村教师按时发放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周转房改造提升项目”分别列入2023年省、市级民生实事项目,通过聚焦一件件关于教育发展的“关键小事”,着力解决“民生大事”。

  一边,教师的幸福感持续提升,在学校留得下、教得好;另一边,“家门口”的新学校接连“上新”,学生有书读、读好书。

  “学校建好了,以后红星、浸水片区的娃娃们就能实现就近入学。”近日,记者走进备受市民关注的六一小学施工现场,各项作业正有序进行,一派繁忙景象。

  据悉,该小学位于石塘街道红星社区,南临城南街、北临规划路、东靠王家山隧道,建成后可容纳2000名学生入学,将有效缓解石塘街道红星片区恒大翡翠华庭、翡翠龙庭、玫瑰花城、阳光里等区域适龄孩子的就学压力。

  “学有所教,学有优教”成为绵阳2023年教育工作的“高频词”。

  为了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绵阳以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为重点,通过示范带动、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努力为城乡群众带来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2023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已建成学区64个,涵盖义务教育学校435所,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同时,全市8所学校被评为四川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激活——

  坚持立德树人,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绵阳努力探索多维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精神成长、潜能发掘和个性塑造。

  过去,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乡村学校的孩子总是羞怯、内向,学习生活也较为单调乏味。然而,走进涪城区杨家镇小学,眼前的画面却让人耳目一新——

  操场上,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运动魅力,孩子们融入在一项项趣味游戏中,全力拼抢,笑声和欢呼声在校园里回荡,谱成动人的乐章;教室里,孩子们全神贯注泼墨绘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静一动”间诠释“立德树人”理念。

  不只在杨家镇小学,近年来,绵阳在改造提升乡村学校“强硬件”的同时,更注重“软实力”,让乡村校园由外到内焕然新生。

  “一切都不一样了!”在杨家镇小学门口,一名学生家长满眼爱意注视着操场上奔跑的孩子说:“从没想过学校能建得这么漂亮。参加了几次家校联系活动,我看到学校教学内容丰富,娃娃们也开心。本来计划把孩子往城里送,现在家门口就有了跟城里一样的学校,我何必再折腾?”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2023年,绵阳继续坚持“五育并举”、家校共育,书写素质教育新篇。全市已建成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所、省级2所、市级31所,建成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30所、优秀学生艺术团17个、美育实践基地10个,建成“四川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3个,300余所大中小学校引入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和地方特色项目,26所学校成为省、市非遗挂牌基地。

  在“五育并举”理念下,绵阳高中打造的“生动课堂”持续“出圈”,在省中小学2023年春季学期作业设计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共92项,各组别奖项获奖数量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小作业”里写出了“大文章”。

  据悉,2023年,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持续全省领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再创新高,国防军事人才早期培养全国领先,50人录取为空军飞行员,人数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5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绵阳的国防军事人才早期培养情况。

  这一份份亮眼的成绩,无疑是对绵阳教育体育工作的最好注解,也成为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最好见证。

  “全市教育系统将进一步深入思考‘城乡融合、教育何为’这一重大命题,以建设成渝教育副中心为统揽,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教育队伍建设、乡村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不断夯实县域和乡村发展的教育、人才、科技支撑,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助力。”市教体局负责人表示。

  眼下,期末将至,校园中书声琅琅,孩子们正紧握手里的书本,在这条以“教育”为名的“无形之路”上筑梦驰骋……(记者 曾晨)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