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大办沼气 绵阳成中国“沼气之乡”
发稿时间:2022-09-24 08:28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日前,“学习强国”刊发绵阳市档案馆读档视频《中国“沼气之乡”——绵阳》,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绵阳县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实现沼气化的县,全国沼气利用推广现场会在绵召开,绵阳被称为中国农村现代户用沼气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沼气之乡”的事迹。视频上线后获得了广泛关注,短短几天便取得了超高播放量,再次把绵阳“沼气之乡”的宝贵经验传递给了万千观众。

  讲解沼气安全知识

 

 人们在展览室观看三结合沼气池模型

  解说员解说沼气

  参观沼气现场

  当时的宣传沼气画册

  全国沼气利用推广经验交流会在绵阳县召开

  日前,“学习强国”刊发绵阳市档案馆读档视频《中国“沼气之乡”——绵阳》,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绵阳县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实现沼气化的县,全国沼气利用推广现场会在绵召开,绵阳被称为中国农村现代户用沼气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沼气之乡”的事迹。视频上线后获得了广泛关注,短短几天便取得了超高播放量,再次把绵阳“沼气之乡”的宝贵经验传递给了万千观众。

  关于绵阳沼气,记者在市档案馆查阅档案了解到,绵阳曾大办沼气成为全国典型,是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绵报融媒记者 郑金容 图片由市档案馆提供

  大办沼气成为全国典型

  沼气的发现已有几百年历史,但一直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在绵阳,沼气得到很好的利用,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

  1958年4月17日,三台县供销社人工试取沼气成功,当时《四川日报》头版对其进行报道。1970年,绵阳地区中江县龙台公社群众办沼气的创举,引起省、地、县三级领导的重视。省、地革委及时召开现场会加以推广。为落实省上要求,绵阳地区建立了沼气领导小组和沼气推广应用办公室,提出了“日战大寨田,夜修沼气池”的口号,掀起了全地区建沼气池的高潮。

  1921年出生于盐亭的陈伷,便是当时轰轰烈烈办沼气的经历者、见证者,这位参加过中国远征军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华中南等战役的英雄,退役回到盐亭,在建设家乡的战场中继续发挥着作用。“当时父亲被安排到盐亭县文教部门教书。教书之余,利用节假日,帮助村民改造省柴节煤炉灶和建沼气池。”儿子陈万龙回忆说,当时盐亭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一方面大搞林业建设,栽树造林,另一方面就是大力发展沼气。“那个时候,为了办沼气,父亲每天都很忙碌,看书学习知识,还到处跑,我记得我还打了两口远大深沼气池喃。”

  1973年,盐亭县大办沼气,在急缺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县革委抽调陈伷在县科委改行做沼气技术指导工作。陈伷对沼气池型、燃气具、省柴节煤炉灶、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勤奋钻研。从1973年到1986年,为推广沼气事业,他走遍了盐亭县的每个区乡、大队、生产队,为广大农民解决缺柴问题、造林绿化、改善环境卫生、维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陈伷做了许多实事,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帮助盐亭的农村能源建设赢得了中央、省、地(市)的荣誉,被评为四川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工作者。

  正是一大批像陈伷一样敢于钻研的人的艰辛付出,让绵阳的沼气发展大放异彩。

  国家级媒体聚焦绵阳沼气

  据绵阳市档案馆档案资料记载,1970年后,当时的绵阳县各区、公社、大队都分别建立了推广沼气的领导机构,把大办沼气作为支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从1973年起掀起了大办沼气的高潮,并取得了明显成绩。原永兴公社在1973年12月全部普及了沼气,其中永兴公社二大队(今永兴镇金祥路社区)是建沼气的标兵。到1975年9月,绵阳县建池9.3万口,建沼气动力站26处,74%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实现沼气化的县。

  国家计委、农业部当时对绵阳农村大办沼气,开发利用沼气的经验非常重视,中央新闻媒体也给予了大量报道。

  “四川省许多人民公社成功地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煮饭照明,农村中出现了‘煮饭不烧柴和炭,点灯不用油和电’的动人景象……”这是1974年1月8日,《人民日报》对四川利用沼气的报道,在同一个版面上还对绵阳地区中江县龙台公社利用沼气进行了详细报道。文章中介绍了龙台公社第五大队作为一个缺柴区,创新思维,大办沼气,成功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的试验,村民们再也不用为捡柴、运煤而劳碌奔波了。过去点煤油灯,每月要多买柴油,现在用上了沼气,省下了开支,村民们用沼气做饭,无烟又无灰,省事又清洁……同年6月21日,《人民日报》又以《绵阳县大办沼气获得显著成绩》为题作了报道。

  国家级媒体接连用大篇幅聚焦绵阳发展沼气事业的事情,让“绵阳沼气”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沼气发展看绵阳”的局面。

  全国各地来绵阳取经

  由于绵阳沼气工作走在全国前列,1975年4月11日,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农业部联合在绵阳召开第一次全国沼气利用推广经验交流会。绵阳在会上交流了大办沼气的经验。加上绵阳沼气在《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不少地方组队来绵阳考察学习。

  1974年12月下旬,延安考察团到绵阳、德阳、南充等地学习考察沼气。当时,延安代表团主要是到绵阳县永兴区参观学习的。据原绵阳县沼气办主任刘明湘、原绵阳县永兴区委副书记严肇卿、原绵阳县永兴公社二大队沼气技术员郑友明等当年经历者回忆,当时到绵阳县学习考察沼气技术的一般都是在永兴公社二大队(今永兴镇金祥路社区)、永兴公社七大队(黎家大院)、永兴公社四大队的沼气发电站(现永兴综合市场)、普明公社四大队、磨家公社四大队(黄连咀)的沼气发电站,几乎每个考察团都要去这几个地方。而且,当时绵阳县举办的沼气展览就在永兴区公所。

  “资料记载,当时每天都有好几批全国各地的参观团前来学习沼气技术。《绵阳市沼气志》(初稿)也记载:1974年前来绵阳参观沼气建设的有29个省、市、地区,121个参观团,1150余人次。代表团把在绵阳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也促进了沼气在全国的发展。”市档案馆副馆长黄彦介绍说。

  除了来绵阳参观考察,绵阳的技术专家也开始“走出去”,传播指导沼气利用技术。绵阳市档案馆馆藏的档案资料记载,1974年9月18日,绵阳沼气专家分赴北京、陕西等13个省市协助支援建沼气,还赴革命圣地——延安帮助建成第一批沼气池。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