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东辰学校学子周俊宇(中)在亚洲青年排球锦标赛中为进攻队员传球。
在8月落幕的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绵阳凭借50金的成绩跃居第三,其中涪城区贡献9金。在这9枚金牌中,绵阳东辰学校排球队就占了5枚,西山路小学牵头的丙组女子排球队获得3枚金牌。
这不禁让人好奇,涪城区的排球为何这么牛?
□绵报融媒记者 蓝怡 文/图
凭5金占据涪城金牌“半壁江山”
在绵阳体育圈流传这样一句话:绵阳排球看涪城,涪城排球看东辰。
据绵阳东辰学校体育学科中心主任鲜东介绍,排球是绵阳东辰学校体育重点发展项目。2013年涪城区教体局与绵阳东辰学校共同谋划,利用涪城区排球运动的区域优势,结合学校高品质办学理念确定成立东辰排球队,并将排球项目作为学校体育特色品牌进行打造。2014年东辰高中排球队开始招生,2015年10月,启动涪城区小学生排球调赛暨新苗选拔赛,从此绵阳东辰学校开始了小初高排球梯队建设。
优秀教练是项目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运动员们取胜的法宝。学校排球教练之一的粟强,2014年大学毕业就成为东辰排球教练,但他凭借务实细致的带队风格,培养了不少优秀运动员,更被四川省集训队看中,兼任省青少年排球集训队教练。目前,东辰有6名专业排球教练,分别负责不同学段运动员训练。
要想出成绩,训练必不可少。在东辰,周一至周五17时至20时是学生们雷打不动的训练时间。学校食堂也贴心为学生们准备了营养餐。周末,队员们上午训练,下午集中学习。寒暑假,他们还将集训,与外地高水平队伍进行对抗赛。对于排球特长生,东辰采用相对集中编班,统筹协调下午课程,这样既不耽误学习,又能保证训练,各阶段队员在教练员与班主任共管下成绩优异,部分队员在年级、班级名列前茅。
今年,绵阳东辰学子周俊宇入选国家青年男子排球队,沈杨冰入选国家少年男子排球队,5人入选四川省优秀后备人才集训队,聂黎、王博汉、杨仕枫等成功考取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学府,男子排球队实现全员升入985和211双一流大学。目前,学校男排有6名国家运动健将,30余名国家一级运动员。
凭借骄人的战绩,绵阳东辰学校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学校男子排球队属省、区、校共建的“四川省青少年男子排球队”。
鲜东告诉记者,尽管东辰学校排球队起步晚,但在涪城区教体局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东辰排球队将有多名队员代表四川省参加下一届全国青运会和全运会。
借鉴排球建设经验输送更多体育人才
涪城区教体局对排球的布局不只在东辰,整个区域内的排球氛围都很浓厚。
据涪城区教体局体卫艺股长陈科介绍,自市教体局下达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分解任务后,区政府立即指示区教体局按要求牵头落实排球、篮球等项目,相关部门全面配合,为涪城区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筹备省运会的过程中,涪城区坚持每月检查训练,实地解决组队、训练问题,以局长办公会“统筹”、教练员联席会“导向”,先后召开30余次会议,议定教练组人员、参赛队伍人员、参赛经费保障等事项。
2018年以来,涪城区教体局对选拔出的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统一安排在东辰学校、实验中学、绵阳二中、警钟街小学、成绵路小学、西山路小学、先锋路小学等学校,利用课余及节假日集中训练,确保运动量、运动强度,提高运动队技战术。
备战省运会的过程中,涪城区教体局还组织运动员先后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类青少年锦标赛、大中专比赛800余场次,邀请成都、重庆、遂宁等地代表队举行联谊赛,有效提高运动员竞技竞赛能力。
毋庸置疑,涪城区长期以来以排球为全区体育特色项目建设是成功的。涪城区教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秦开植表示,未来,涪城区教体局将把排球打造成为涪城体育的靓丽名片,并把建设排球项目的经验做法应用于其他运动项目,为国家、省、市输送更多优秀体育人才,为建成绵阳体育强市作出涪城贡献。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