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欣闻“魏明伦戏剧馆”落成
发稿时间:2022-06-12 08:47   来源: 绵阳日报

  □严泽铣(绵阳)

  据四川卫视4月27日晚报道,“魏明伦戏剧馆”在自贡市落成,心情激动,夜不能寐。魏明伦是当今著名的戏剧家,被称为“巴蜀鬼才”“戏状元”。他曾经一年一戏,一戏一招,享誉文坛。他创作的《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被评为全国优秀剧本,还搬上了银幕;其它剧本《静夜思》《岁岁重阳》《潘金莲》《夕照祁山》也赢得广大观众和文艺界的好评,建立“魏明伦戏剧馆”,这是尊重人才、弘扬传统文化之举,很有意义。

  魏明伦出生在梨园世家,其父魏楷儒是川剧鼓师,精通文墨。魏明伦7岁学唱“围鼓”,9岁粉墨登台。他只读过初小,全靠自学成才。在戏剧的“危机论”“夕阳论”的哀叹声中,他迎难而上,奋勇向前,独立思考,用心血浇灌出鲜艳的戏剧花朵,让古老的戏剧枯木逢春,闪烁出新时代的光辉。

  这里,我只就他的三个全国获奖剧本,肤浅地谈点学习心得。

  老树逢春开新花。德国诗人歌德指出:“戏剧创作最重要的是题材”“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魏明伦却不怕题材陈旧,而在于另辟蹊径,写出新意,以丰富生动的情节、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适应人们的审美情趣,绽放新花,赢得喝彩。他创作的《易胆大》,类似写艺人血泪生活和反抗斗争的戏甚多,他笔下的易胆大,一枝独秀,很有“麻、辣、烫”的个性,与众不同。《巴山秀才》也是个老题材,民国初年就有“条纲戏”《剿东乡》、秦腔《一字狱》、新编《辩冤记》……大都流于清官戏的戏路,显得平庸。魏明伦抓住“东乡冤案”中独具特色的“戏核”——一群秀才利用试卷告状,别开生面地塑造了罢考鸣冤的典型形象,完成了“旧社会天灾凶狠官更狠;新社会洪水无情党有情”这一主题。《四姑娘》取材于周克芹的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明伦独具慧眼,认真取舍,巧妙剪裁,集中笔力描写了四姑娘柔中有刚的性格和“死”而复生的命运,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段历史风云,颇具时代感。这三个戏的成功,表现了魏明伦敢于创新的风格和驾驭题材的能力。

  集中精力写人物。一出戏的思想内容、审美价值,也总是通过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来实现的。集中精力写人物,正是魏明伦剧本取胜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在《巴山秀才》中,他浓墨重彩地塑造了孟登科“这一个”秀才,从醉心功名,埋头读书,到焚毁八股,断绝仕途;从胆小怕事,明哲保身,到仗义鸣冤,挺身告状;从行为迂腐,思想糊涂,到逐渐觉醒,认清现实……在他笔下层次清晰,细致入微,引人入胜。在《易胆大》中,魏明伦笔下的易胆大,恣肆佯狂的外表下,有着一副侠肝义胆;嬉皮笑脸的背后,隐藏着满腹心酸,使易胆大有着显著的个性特征区别于其他江湖艺人。魏明伦的其它剧作也是这样,关键是描写人物,而不是摆故事。“文学即人学”,写活人物,这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基本功。

  弘扬传统求变革。魏明伦的剧本,既有古老的川剧传统技巧,也有当今现在的艺术手法。例如,“变脸”是川剧艺术的传统技巧,人们一直在探秘,不得其解。在《巴山秀才》中,巴山县令孙雨田在谎报“民变”点燃旗门炮时,掩袖变脸,一张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笑脸突然变成了一副狡诈狰狞的嘴脸,这才是本质上的孙雨田。又如,“帮腔”也是川剧一大亮点。在《潘金莲》中,武松冷漠地对待潘金莲送来的“秋波”,他对嫂子表示:“要学秉烛达旦的关二爷!”紧接“帮腔”:“关二爷,武二爷,偏偏不是偎红拥翠的宝二爷!”用风趣的语言说明叔嫂之间的鸿沟无法逾越,令人拍案叫绝。在弘扬传统的同时,魏明伦创作的剧本里,也运用了现代影视中的“蒙太奇”手法,用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突破了川剧的“条纲”结构,这种探索难能可贵。

  此外,由于魏明伦诗词功底深厚,他写的唱词很具典雅美,那是一种优美的文学欣赏。

  魏明伦的戏剧博大精深,我只能挂一漏万,仍很浅薄。

  我第一次听到魏明伦这个名字是1976年。那年全省文艺调演,其中就有川剧。我跟着县川剧团跑了半年,创作了《车奔大道》,有幸参加绵阳地区演出;后来又派我到成都去观摩学习。当时,自贡有个剧本《炮火连天》在会上传阅,编剧名魏明伦。十年后,我在成都四川剧场又先后看了《巴山秀才》和《潘金莲》演出,感到震撼,看到了川剧的希望。2016年,绵阳召开全国名楼年会,我才见到本人。他发言深刻,见解独到。我向他请教,他没有一点名人架子,很是难得。

  这二十年来,我反复研读魏明伦的八个剧本,受益匪浅。退休后,便学着写了《重建家园》《解放绵阳》《越王楼》《蜀相蒋琬》《县令何易于》《社区三牛》《花开涪城》,都很肤浅,勉强上演了六出。我一直牢记魏明伦的话,把它当成创作的“座右铭”。

  戏剧文学是戏剧与文学的混血儿,探索作品是胆大与苦吟的并蒂花。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