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三台
【三台】以工代赈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发稿时间:2022-12-27 10:31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新建产业道路、整治山坪塘、维修渠系……冬闲人不闲。寒冬时节,走进三台县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建设现场,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今年以来,三台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赈济”作用,建立健全以工代赈机制,切实把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主要抓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原标题:就近就地促就业 多元发展稳增收

  三台:以工代赈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修建沟渠

  新建产业道路、整治山坪塘、维修渠系……冬闲人不闲。寒冬时节,走进三台县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建设现场,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今年以来,三台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赈济”作用,建立健全以工代赈机制,切实把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主要抓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修建沟渠

  以工代赈促就业稳增收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全村产业基础设施,对我们合作社和几个家庭农场的生产发展作用巨大,再也不为稻虾运不出去发愁了。”12月20日,在三台县紫河镇河坝子村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现场,该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强高兴地说。

  “因为疫情没有出去打工,村上有修路、整沟渠的工程,村干部就打电话叫我来打零工,不仅可以挣钱还可以学到技术。”正在整治沟渠的易地搬迁村民肖正录说,通过培训,他在工地上搬砂子、搅拌混凝土,每天有150元的收入。

  更让肖正录感到高兴的是,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村里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给了他更多就业机会,“村上稻虾和车厘子两个合作社来请我去务工,每个月都在2000元以上。”肖正录一脸兴奋。

  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按照“以群众为主体,坚持群众参与、扶志扶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思路,三台县将以工代赈项目紧密与带动群众就业、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机结合。“项目建设中,我们用工首先考虑本村群众,特别是已脱贫户、易地搬迁户和特殊困难对象。”河坝子村党委书记梁诚说,项目实施以来,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基本上都是本村群众。

  三台县发改局以工代赈项目负责人杨虎介绍,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群众能够充分参与。同时,该县探索“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的模式,以工代赈与产业结合可以发挥更大功效,通过以工代赈扶持产业发展,进而能够借助产业发展带动闲散劳动力就业增收。

  为顺利推进以工代赈项目,该县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当地劳务培训单位和地方技术院校等有针对性地对参与建设的群众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切实帮助务工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联合人社、农业农村、乡镇等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和就业技能短期培训,拓宽当地群众就业渠道。

清理沟渠杂树

  以工代赈兴产业添后劲

  12月23日,记者来到三台县八洞镇龙宝山村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现场,当地村民正在忙着整治沟渠、修建道路。“产业发展起来了,但基础设施还没有跟上,特别是产业道路没有硬化,产品运输很不方便。加之我们村多山地,缺水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村党委书记杜礼国介绍,此次以工代赈项目投入资金565万元,项目的实施将补齐该村粮油、生猪及果蔬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的短板。

  近年来,龙宝山村不断完善产业基础,发展粮油、蔬菜、生猪等产业,带动当地脱贫、防返贫监测等低收入群众稳步增收。截至目前,该村种植优质粮油3000亩、优质水果及坚果300亩、蔬菜460亩,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

  据介绍,此次以工代赈项目包括新建产业道路7318米,整治山坪塘3口,整治渠系4511米。项目建成后,可以解决该村7个组近4000多村民的出行和生活生产用水难的问题,为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现在路打通了,卖蔬菜就不用肩挑背扛了,我们还可以在里面务工挣钱,真是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以工代赈好政策,我们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在立新镇车坝村,看着以工代赈工程项目从开始建设,到道路建成,村民江文忠赞不绝口。

  立新镇车坝村距场镇约10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村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为外出务工、菜籽制种、蔬菜种植和传统种养业等。今年,该村积极争取以工代赈项目,发挥以工代赈“赈济”作用,结合实际情况,聚焦发展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实施项目,加快补齐交通设施短板,争取以工代赈中央财政资金397万元,修建产业路5.9公里,整治了沟渠0.89公里、山坪塘3口,让群众获得最大实惠。

  据了解,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全村直接受益群众2000余人,其中脱贫户、低保户等低收入群体100余人,同时带动全村生猪、水产养殖、时令鲜销蔬菜种植、藤椒、油菜制种等产业长足发展。

  “受制于交通不便的影响,我们村的土地资源长期未得到有效利用,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打破发展瓶颈,下一步,我村计划在原有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产业基础上,扩大蔬菜种植面积300余亩,大力发展蔬菜采摘、钓鱼游乐等,逐步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让我们群众进一步增收致富。”看着项目即将完工,车坝村党总支书记江龙忠谈起了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产业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据了解,2022年,三台县争取以工代赈项目3个,争取资金1300余万元,带动项目区发展特色产业3000余亩,助力年人均增收800余元;吸纳当地群众300余名务工就业,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70多万元。(唐木林 刘玉明 文/图)

      编辑:郭成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