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将绵阳市等15个市纳入四川省“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市政府已向省生态环境厅提交“无废城市”建设申报书,省生态环境厅已将我市纳入“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并上报生态环境部。
固体废物处置是影响城市绿色发展的一大难题,而“无废城市”建设可谓是开启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大门的一把钥匙。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央督及“回头看”问题整改为契机,推动危险废物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去年,我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评估结果位列全省第一。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我们有底气有信心。”市机动车污染监控及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主任李波介绍,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将央督及“回头看”问题整改、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情况等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核,着力补齐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短板。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17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核准经营规模达50.33万吨/年,满足我市危险废物处置需求。
同时,坚持制度落实驱动。严格申报登记、管理计划备案、转移联单、经营许可、隐患排查整治等制度,夯实危险废物单位主体责任,推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年度管理计划、转移审批、经营许可证、转移联单等制度,推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在制定《绵阳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规则》,建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有效衔接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公安、应急等部门联合协作、及时沟通和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打击力度。
无废城市建设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目前,我市已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拟从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以科学顶层设计为引领,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理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李波介绍,将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达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等5个方面25项必选指标及33项可选指标的考核要求,通过“无废城市”建设为高水平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注入新发展动力、提供强有力保障。
据了解,国家、省将绵阳确定为创建城市后,将结合我市固体废物管理特点和发展趋势,编制《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预计于2022年7月底前印发。
(绵报融媒记者 尹秦/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