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通报近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判今年防灾形势任务,部署下一步工作。副市长李南希在绵阳分会场出席会议。
记者了解到,我市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之一。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848处,约占全省的10.2%,是省内除三州外地质灾害隐患点最多的地区,列全省第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根据气象部门初步预测,今年受极端天气影响地质灾害防御形势依然严峻。
那么,今年我市将如何开展2022年汛前地灾防范各项准备,切实抓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记者获悉,当前我市正利用汛前有利时机,加大完善“市县乡村组点”六级群测群防体系基础,结合隐患排查,逐点逐人及时调整更新防灾责任人,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通过强化技术保障,全市11个县市区(园区)分别与4家专业地勘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建立由46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14支驻守技术服务队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灾科负责人介绍,这些队伍拥有三维激光扫描仪、航测固定翼无人机、电子水准仪等设备。
通过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群测群防体系人员等力量作用,采取“群专结合、人技结合”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3月8日已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455处,并逐点落实防灾预案和防范措施。
同时,今年我市还按照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攻坚,通过落实工程治理18处、排危除险15处、避险搬迁20户等项目整治措施,确保主汛期前形成防灾能力,全面提升防御能力。
(绵报融媒记者 兰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