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经开
【经开区】十年踔厉共奋发 奋楫扬帆再起航
发稿时间:2022-10-25 09:16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2012年10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绵阳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此,经开区踏上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十年弹指一挥间。经开区牢记初心使命,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兴项目、强产业,增长势头越来越旺;抓改革、促开放,发展路子越走越宽;保安全、惠民生,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秀美经开区

  2012年10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绵阳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此,经开区踏上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十年弹指一挥间。经开区牢记初心使命,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兴项目、强产业,增长势头越来越旺;抓改革、促开放,发展路子越走越宽;保安全、惠民生,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十年间,蓝图变现实,愿景变实景,经开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迈进崭新阶段。

  

“活力经开幸福家园”主题创意绘画

  1保持发展定力 发展质量效益连年跃升

  十年来,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抓经济,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2021年达到112.55亿元,较2012年增长1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6%,2021年达到136.05亿元,较2012年增长约89%,特别是2020年以来,经开区迈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连续2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2.4%,较2012年翻了四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8%,2021年突破10亿元,达到10.35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400%,展示出较高的发展势头。

  经过十年发展,如今的绵阳经开区,经济实力连年跃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海立电器生产线

  2突出主导产业 产业规模层次不断扩大

  十年来,经开区紧扣市委、市政府对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大力抓产业、兴实体,三次产业占比从2012年的4.4∶86.6∶9.0,调整优化为2021年的3.9∶59.5∶36.5,工业主导地位突出,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合理。坚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十年净增54户,总数达到119户,“两新”产业加速聚集,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从2013年的2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9.4亿元,年均增速18.08%,远高于工业产值增速。

  今年,绵阳经开化工园区成功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被命名为“绵阳市精细化工产业园”,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支撑。

城市绿道

  3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动能活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园区坚持以改革激活力、以开放强动力,经济发展内生动能显著增强。深化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园区全员聘用制改革,并全面推行至街镇;2018年建成首个园区政务中心、2021年完成提档升级并实体化运行,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时间由2012年的42天缩减至现在的1.9小时;近6年来,辖区市场主体和企业分别增长7倍多和近5倍,由2015年的5993户、1894户增长到现在的43322户和8878户,增速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扩大开放,坚持内畅外联,积极扩宽对外开放之路,市外与昆山开发区、长寿经开区、成都经开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等7个地区达成战略合作,市内与游仙区、三台县、盐亭县等地深化区域合作,引进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在成都、厦门、东莞等12个发达城市举办投资推介活动,有效延伸了对外开放触角,绵阳经开区的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十年传承”接力跑

  4推进基础建设 城市功能品位日趋完善

  十年来,经开区着力优环境、展形象、塑新颜、提气质,深入实施城市环境提升行动,大力增绿增景、见缝插绿,与2012年相比,全区新增“美丽街角”“口袋公园”20个、绿道12.36公里,市政绿化面积增加约170万平方米,初步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大力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规划道路总长184.86公里,已建成172公里。近几年陆续实施三江大道、塘坊大道、机场东路等主次道路改造,文武西路改造及南延段建设即将展开,四纵六横的道路骨架网络更加畅通。量身定制加快松垭片区发展政策措施,松垭镇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建成标准厂房75万平方米,60余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正在建设中,桃花岛酒店、万达广场等商业设施陆续建成,人气商气加快聚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木龙河为重点的小流域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彻底消除城市黑臭水体,辖区空气优良天数率逐年提升,达到89.5%。辖区常住人口由2012年的约7万人增长至现在的近20万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经开区投资兴业和居家置业。

  5坚持人民至上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十年来,经开区倾力办实事、补短板,民生方面年均投入资金占财政支出比例保持在65%以上。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武路幼儿园、南塔幼儿园等6所公办幼儿园开园,九年一贯制学校三江实验学校投用,去年9月博美实验高中开校,结束了经开区无高中学校的历史;万江眼科医院升级为三甲专科医院,三甲综合医院三江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经开分院正加快建设,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有序实施,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持续推进“住有所居”,投资25.15亿元建成南区花园统建房、跃进统建房等统建房80万平方米,解决了1.1万群众住房问题,72个自建居民点配套设施大幅改善。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新设三江社区、滨湖社区2个城市社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自主建设的基层治理智慧平台覆盖辖区近7万居民,家庭覆盖率100%。落实社区(村)分级分类考核等举措,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不忘来时路,奋进正当时。今年,经开区大力实施“项目落地年”,继续深化招商引资攻坚、项目投资提速、市场主体壮大、城市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提质“五大行动”,力争实现产业集聚、项目建设、企业质效、城市品质、治理质效“五个新突破”。1—8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3.9%,高于全市平均8.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5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4.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35.85亿元,同比增长29.3%,三项重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月保持在全市前列。立足“十四五”,经开区提出到2025年,力争在2020年的基础上实现“五个倍增”,即GDP由2020年的100.8亿元增长到20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2020年的146亿元增长到550亿元,“四上”企业由2020年的271家增长到580家,外贸总额由2020年的20.31亿元增长到4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20年的48家增长到100家。

  勇立潮头处,迈步从头越。当前,绵阳经开区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为工作取向,按照“党建引领、项目支撑、服务优化、业绩一流”的工作思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向着“产业强区,活力新城”的发展愿景阔步迈进。(梁锐 绵报融媒记者 夏宁 文/图)

      编辑:郭成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