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山村米枣丰收(何娴 摄)
“十三五”期间,三台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全面建设四川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绵阳南向东出战略支点,圆满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连续五届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连续四年荣获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和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等多项殊荣。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回眸“十三五”,百万三台儿女用5年时间奋力书写的这份时代答卷,可圈可点。
大美梓州(王经纬 摄)
A厚植底色 农业发展生机蓬勃
在芦溪镇五柏村,藤椒绵延在山间沟谷,蔬菜大棚里孕育无限生机;农家乐里,游客享受着乡村游的悠闲……眼前的情景,很难让人相信,该村曾是省定贫困村。
五柏村依托区位优势,引导农户流转土地2397.25亩,引进社会资本9亿元,发展果蔬产业和乡村旅游,带动本村经济发展。截至2020年底,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余元。
“十三五”期间,三台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完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紧紧围绕麦冬、生猪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在三台“麦冬——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到处是生机蓬勃的景象。“麦冬——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提升麦冬品质,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夯实麦冬产业健康发展基础,提升品牌效益。
今年6月,三台县在该园区举行了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项目暨1200头共享公猪站开工仪式。该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三台打造中国西部生猪种业高地取得新突破。
“生猪种业创新中心项目和共享公猪站全面投入运营后,将认定新品种2个,建立重点实验室4个,形成一批行业领先的生猪种业关键技术成果。”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霞介绍,通过现代生猪种业园区及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构建起“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监管为保障、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为提升川内乃至全国生猪种业作出积极贡献。
五年来,三台经济总量在全省183个县(市、区)排名从54位跃升至32位,位居农产品主产区县首位。生猪种业、麦冬种养循环园区入列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通过验收;荣获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
绿溪优食是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投资控股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休闲食品企业,公司总投资20亿元,已建成3条休闲食品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以上。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依托“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坚持走基于农业优势的工业强县之路,三台县培育代代为本、梅林食品、绿溪优食谷等农业加工企业43个;园区内有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实现机播机收;建成麦冬万吨气调库1个、生猪屠宰场1个。产业园区的国家生猪市场(四川市场)已经实现线上交易,中国麦冬电子交易市场也即将开市。
跨界整合、融合发展,是三台县“十三五”期间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该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进一步完善以特色文化旅游、现代智慧物流和全域电子商务“1+2”产业为重点,以现代金融、房地产、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产业为架构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培育多元化的新型消费业态,成功打造枫叶牧场、明兴农业主题农业公园等新业态;潼川古城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郪汉、鲁班湖文化旅游节等特色品牌节会活动,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1.9亿元。
机械化收割小麦
B攻坚破难 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黄家坝工业区的绵阳中研磨具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各条产品生产线正高效运转。中研磨具是一家专门为工业制品表面处理提供打磨与抛光材料及解决方案的企业,产品在业内有较强影响力。今年以来,该公司接到了大量订单,其中40%为国外订单。
“十三五”期间,三台县牢固树立“产业立县、工业强县”理念,集中力量培育壮大“大健康”食品医药、高端装备及新型材料制造和鞋服纺织产业。“2+1”工业主导产业量质齐升,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市前3,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25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工业园区产值突破百亿。
今年7月初,三台举行第二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签约14个项目,签约金额达91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6个,总投资79.9亿元,占签约项目的87.71%。
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增速达20%以上,年税收2亿余元。成功获批省级院士(专家)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签约入驻海瑞科、鸿星尔克、杭萧钢构等50余个企业,总投资400余亿元。
项目投资持续增长。累计实施省市重点项目71个,完成投资185.45亿元,年均增长52.31%。一批品牌效益好、带动就业多的好项目建成投产;一批投资规模大、支撑能力强的项目加快推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在三台落地生根;成巴、绵遂内铁路等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紧谋划。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36万户,总数达到4.28万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45.51亿元,占GDP比重超过60%,民营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82%,民营经济吸纳就业占就业登记人数93.1%,民间投资增速达8.8%,占全社会投资比重48%。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佳禧印染、固锐实业入选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净增“四上”企业26户,总数达到305户。
一手抓项目,一手抓招商。宏达杭萧钢构从洽谈到开工,用时仅仅39天,刷新了项目建设“三台速度”。
在三台梓州产城新区“三台·武侯智谷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加紧施工。该项目于去年5月底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占地300亩,主要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是三台和成都市武侯区深化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
为深入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三台县还依托旅游资源,与盐亭、射洪、中江、游仙等县市区开展深入合作,以项目为纽带,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推动不同地域共同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部隆起”作贡献。
天堑变通途
C改革创新 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在西平镇建林驿村五里便民服务点,便民服务点工作人员张宗伟告诉记者,建林驿村由原五里村、南垭村、天岭村合并而成。该村距西平镇政府8公里,改革后辖16个村民小组。服务点运行以来,群众办理事项、咨询政策比以前方便快捷。
“两项改革”中,三台县按照“乡村撤并、服务不减”的基本要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便民服务体系,镇(乡)便民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十三五”期间,三台改革动力持续增强,全方位、链条式推动各项改革部署落地落实。2016—2019年连续四年被市委评为“全面深化改革先进单位”。
健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两项改革“三台经验”获得省委高度肯定,城乡教育供给“四字诀”“交通+”模式等经验在全省推广;“三链同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满意信访事项“第三方评价”机制等多项改革工作在全国推广,盘活闲置资产模式荣获“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稳步实施……
“十三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呈现出高位储备、逐渐递增的发展态势,以在外成功人士、招商引资驻外办、各大商会所提供的信息为载体,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和成渝地区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加强对外开放合作。2016年—2020年,共引进项目386个,协议引资953.897亿元,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了全县产业链,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该县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132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办。77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深入实施“136小时办结制”“绿卡服务”等利企便民措施。累计取消、减免及暂停行政事业性、政府性基金82项,减免税金19.7亿元,为114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57亿元,为普惠小微企业办理信用贷款62.37亿元。
太极集团生产流水线
D完善功能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花草、绿树、灯光交相辉映,人在景中游,徜徉在三台县滨涪路公园,让人心旷神怡。滨涪路公园的华美绽放,是三台县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以来,三台县高质量建设四川省宜居县城试点县。县城建成区面积21.9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4.5个百分点,新增公园绿地水景38.9万平方米。梓州产城新区累计完成投资38.37亿元。连续五年蝉联全省文明城市。建成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1个、省级园林小镇1个、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6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287个。
同时,纵深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成渝地区次级交通枢纽,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78.6亿元。G5京昆扩容、德遂高速三台段顺利推进;完成G245、G247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绵西高速、成德南高速西平互通建成通车。县内高速通车里程达141公里、居全市第一,全面融入“绵阳半小时、成都一小时、重庆两小时”经济圈。建成县乡道260公里、村社道路1300公里,通村硬化率达到100%。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绿色路。中央及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139个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强化大气污染防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标率86.8%;河湖“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国省断面和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新增森林面积1.47万亩。
在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和生活废水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变成清澈的可利用水资源。三台县还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场站68个,相继完成了城市应急备用水源、1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规范化建设。建成1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等一大批生态环境项目。
这些生态环保项目的建成投运为改善县域环境质量注入了新鲜动力、提供了强力支持,截至目前,该县乡镇场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1.45%、94.19%、100%。
幼教发展惠民生
E保障民生 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近日,三台县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走进灵兴镇石桥村7社陈芳容家中,为陈芳容送去棉被、枕芯、衣服和面、油等生活物资。“谢谢,谢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陈芳容感激地说。
陈芳容的两个儿子都未成年,大儿子现14岁,但因天生脑瘫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小儿子10岁,上小学三年级;其丈夫去年10月患肺癌去世。原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刚于2018年脱贫的家庭瞬间失去顶梁柱,现母子三人仅靠每月的低保费相依为命。县救助站得知她家的情况后,即时为陈芳容一家送去了1500余元的生活用品和秋冬御寒衣被。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十三五”期间,该县紧紧围绕着力构建“民生福祉体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全面增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夯实民生之要,这是劳有所得的五年——截至2019年底,全县14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历年动态调整后2.80万户、7.32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开展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创业技能培训3.26万人次,支持创办经营实体7100家,带动就业6.98万人。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午餐,每年惠及学生近7万人。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9.8亿元。509件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4元、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20元、增长13.5%。
回应民生之需,这是病有所医的五年——常住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贫困群众区内就医个人支出控制在10%以内,群众脱贫攻坚满意度100%,成功纳入省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0.3万人,城乡基本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建成三甲医院2个、二乙医院7个和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20个,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省中医药产业示范县。
筑牢民生之基,这是社会治理不断加强的五年——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恶势力犯罪团伙8个、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大棚房”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行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序推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集中专项整治等行动,全县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多解民生之忧,这是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五年——学前教育“80·50”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4.1%,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3所,新增城区公办义教学位2000余个,消除“大班额”160余个……
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份份民生清单,成就三台县最厚重的民生主题和最温暖的幸福底色,如阳光般照耀着百万民众的心。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五年过往,历史长河将留下奋斗者的不朽业绩;新的征程,三台正以更加坚实的步履,书写新时代更加壮丽的篇章。(刘玉明 蒋德潜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