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绵阳中医专家:处暑之后秋燥来,饮食、起居、运动需注意
发稿时间:2021-08-24 09:54   来源: 绵阳新闻网

  8月23日是处暑节气,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是反应气温变化的节气。绵阳市中医医院专家指出,处暑之后早晚温差逐渐增加,加上秋风大、湿度低,人们会出现鼻咽干燥、鼻敏感、干咳少痰、口唇干、头发干燥易脱发、便秘等一系列干燥的症状,很多老人、小孩在这个时候会出现揉鼻子或擤鼻涕时流鼻血的情况。秋燥引起的鼻血,血色鲜红,且伴随着咽干口燥。这是与病理性的流鼻血所不一样的地方。

  处暑

  养生要点

  饮食养生:少苦少姜不“大补”

  在五味之中,苦味属于燥,因此处暑后养生要少食苦瓜、生姜、羊肉、杏、野蒜等苦燥之物。

  若出现肺燥津亏的症状,就要及时冲泡麦冬、桔梗、甘草等饮用,或者吃些秋梨、萝卜、藕、香蕉、百合、银耳等食物润肺。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急于“大补”。夏天人们为了去火祛暑,常吃一些苦味食物或是冷饮导致脾胃在处暑时仍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因此这个节气大量食用过于滋腻的补品,脾胃一下子适应不了,容易引发消化不良。

  起居养生:“秋冻”要有讲究

  “秋冻”是指入秋以后,气温下降,不要马上就穿上厚厚的保暖衣服,而是要让身体适当“挨冻”,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七分寒”。

  “秋冻”的好处在于,适当的“挨冻”可以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防御能力,从而增强在深秋以及入冬后呼吸系统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

  虽然“秋冻”的好处甚多,但是有慢性病的患者或者体质差的人应避免“秋冻”,晚上休息时不要挨冻,要盖好被子,否则处于睡眠状态的人容易感染风寒。

  精神调养:宜“安静性情”

  秋意越来越浓,大自然出现一片肃杀之象,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精神调养上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时可多听音乐、练书法、钓鱼等活动。

  运动养生:宜早动晚静打太极

  处暑时节气温日变化波动较大,常常是早晚凉风习习,中午骄阳似火,半夜寒气逼人。

  坚持早锻炼,可以提高肺脏的生理功能和机体耐寒冷能力。适宜的晨练运动可以使人的身体一整天维持良好状态。处暑时节早晨锻炼的项目以打太极为主,非常适合中老年人。

  处暑时节的夜晚,会让人感到寒气逼人,人体必须增加产热,才能抵御外界的寒冷环境。此时若过多的运动,会使人体的阳气不断散失,有悖秋季养生的原则。

  (刘晓玲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晓东)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