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问题整改扎实有效、监管力量纵向到底……
三台生态环境保护交出亮眼成绩单
水天一色映衬美丽三台
沿着三台县小明湖畔的滨湖路行进,花木繁茂、小径通幽。每日清晨、傍晚,许多市民三两为伴,在此晨练、散步,好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十三五”期间,三台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治污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措施有效、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加,先后荣获全国二污普工作先进县、全省河湖长制工作先进县、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优秀县等荣誉。
2017年以来,三台县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累计投入资金24.13亿元,建成投运乡镇污水处理场站68个、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运、绵阳市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和11个压缩中转站建成投运;开展鲁班水库生态环境治理,水库水环境保护持续巩固提升;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县境内共设置国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3个、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站1个、省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建成投运县城规划区空气质量监测微站38个。
2020年,三台县环境空气质量全年达标率96.4%,未出现重污染天气。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涪江百顷国控断面、鲁班水库鲁班岛国控断面、新增省控断面凯江老南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天更蓝
将县城建成区全面划定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扬尘防治措施全面落实。实施产能减量置换升级改造项目6个,淘汰小纸厂、砖瓦轮窑企业等落后产能52个,实施清洁生产企业3家,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222户。实行全年全域秸秆、垃圾禁烧。完成佳禧、欧亚木业等重点企业VOCs废气治理。完成全县61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县城区140余家餐饮店全面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淘汰老旧车辆、黄标车369辆。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下降8.1%。
水更清
县城城区河道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县建成城乡生活污水管网近600公里,整治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14个,消除城乡接合部涪、凯两江生活污水直排口12个,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7%。严格执行禁养区划定,全面关停禁养区内66家畜禽养殖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逐步完善。建设完成县级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监控体系。完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完成县城二水厂、1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55.09%;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19%;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河湖“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7平方公里,修复治理岸线9公里、清淤疏浚河道70公里、绿化河岸5公里。拆除涪江、凯江沿线砂场43家,完成各类营造林12万亩,新增流域绿化面积1763.5亩。
土更净
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状况详查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完成37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加强污染地块环境管理,持续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等专项行动。完成2家涉重金属企业重金属减排;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4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34%,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7.97%。开展采矿行业整治,注销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16宗。
全县33个乡镇全覆盖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组建县、乡、村三级环境监管网格。落实环境监管“网格化”、环境治理“联动化”、污染防治“信息化”三化建设,构建环境监管治理体系。建立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相关机制,有效有力推进基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先后与绵德遂7个接壤县、市(区)全面签订了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议,建立起了区域污染联防联控重大事项定期会商、实时联络与信息共享等配套制度,区域环境质量整体得到进一步改善。积极参与绵阳市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扣缴机制,推进本辖区水质改善。(刘东 刘玉明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