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盐亭
【盐亭】让群众安居乐业更幸福
发稿时间:2021-07-30 08:38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三年,给盐亭广袤乡村究竟带来了哪些变化?那就是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蒸蒸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淳朴而文明的乡风民俗,高效而亲民的基层治理。盐亭县黄甸镇利和村党总支书记王益实话实说:“通过持续不断实施乡村振兴,让我们老百姓生产条件越来越好,生活环境和质量也越来越高,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云溪镇鳌鱼村新貌

  七里花乡花开正艳

  西部水产基地

  荷叶田田

  花果嫘乡桃子丰收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三年,给盐亭广袤乡村究竟带来了哪些变化?那就是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蒸蒸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淳朴而文明的乡风民俗,高效而亲民的基层治理。盐亭县黄甸镇利和村党总支书记王益实话实说:“通过持续不断实施乡村振兴,让我们老百姓生产条件越来越好,生活环境和质量也越来越高,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在坚持不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盐亭县按照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对农业农村工作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物流加工园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元松 文/图

  呵护青山绿水 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家园

  “七里花乡”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盐亭县九龙镇青松村,核心区面积达2000余亩。该产业园区以蚕桑文化为主题,以果桑、观赏花卉和食用百合种植为主打,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已形成三产融合,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实现产值2200余万元,青松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今年3月,“七里花乡”作为第五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分会场,成功举办首届大型球宿根花卉展,令纷至沓来的游客惊羡不已!“我之所以回乡种植食用百合,主要是看中了家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说起自己回乡创业发展“七里花乡”现代农业产业园,总经理董钦金对盐亭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

  盐亭山环水绕、山清水秀,其优美的生态环境在历史上早已闻名遐迩,诗圣杜甫曾吟诗:“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盐亭县善于抢抓机遇,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完善水利设施,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的绿化、美化、亮化和净化水平,一鼓作气推动发展生态经济强县。

  近年来,盐亭县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资源保护管理为核心,以林业产业发展为重点”,实现了核桃、藤椒、林下中药材持续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先进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盐亭县在打好环境保护战役中取得有目共睹的“战果”。去年全年,盐亭全县空气优良指数天数达353天,达标率96.4%;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100%;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达88.9%;乡镇污水处理率达54%;土壤环境风险安全可控。完成11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2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2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千吨万人”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及岐伯镇“袁板桥水库”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任务……一个个耀眼数字的背后,是盐亭县坚持不懈打好环境保护战及推动生态盐亭稳步发展的决心。

  地绿、天蓝、水清,作为美丽盐亭的重要元素缺一不可。盐亭县在“水清”方面又下了怎样的功夫?据盐亭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为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盐亭从加强水利建设、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高效节水项目、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入手,并健全完善“河长制”,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乡镇辖区大小河流开展清洁和疏堵行动,在确保安全行洪的同时,全力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系景观带。

  推动现代农业 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

  眼下正值盛夏,也是盐亭西部水产产业园区生产最繁忙的时节。喷泉增氧,投喂饲料,规格育苗分离……放眼望去,水天相接的园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迄今,西部水产现代农业园区为西部最大的淡水鱼集中养殖水产基地。园区以省级文明村、首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盐亭县巨龙镇胜利村为核心,辐射梓水村、钟沟村,养殖地标产品梓江鳜鱼、鲈鱼、黄辣丁和四大家鱼。梓江鳜鱼,又名“母猪壳”,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2019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园区现已建成以西部水产科技园为中心的集中连片核心区标准化鱼池3055亩;3100亩稻鱼综合种养基地,主要分布于青龙、富驿两镇。并带动富驿、高渠、云溪等镇的部分村组建成1120亩精养鱼池,示范带动成效十分显著。

  西部水产园区已逐步形成现代渔业、生态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三业”一体化,带动当地村民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同时,通过园区带动,在金昌村、青丰村发展稻田种藕800余亩,在东石村、青丰村发展中药材1800余亩和藤椒500余亩,在钟沟村发展杂柑700亩。据了解,该园区总值达2.3亿元,并带动巨龙镇产业融合发展不低于1.8亿元。

  巨龙镇的另一大现代农业产业亮点,是坐落于该镇天水村的花果嫘乡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启动,由天水村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在外发展的几位成功人士回乡抱团创业。“我们的家在这里、根在这里,回报家乡是我们每个在外打拼赤子的责任和使命!”花果嫘乡项目领头人陈奉明表示,在投资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在全村干部群众的支持下,他们有信心将园区打造成以农业产业带动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农产品康养的综合性项目。项目规划面积1万亩,计划总投资6.2亿元。现已投资1.4亿元,流转土地5000余亩,栽种果树4000余亩,其中柑果2400余亩,桃类800余亩,另有樱桃、石榴、李子、杏子、柚子、枇杷等600余亩,2019年产业总值约为1.3亿元,基本实现了月月有鲜果、季季有花开,春、秋季节举办的桃花节、尝果节,吸引远近游客蜂拥而至,带动了巨龙镇产业的融合发展。

  西部水产与花果嫘乡,可谓“水陆齐发”,成就了巨龙镇的产业振兴。2020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00余元,今年,该镇拟被推荐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级先进乡镇。

  乡贤文化+“全科网格化”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在盐亭县西陵镇联和村老年协会多功能室,当地84岁退休教师杨先卫老人正带领村里的一帮老哥老姐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曲唱罢,杨先卫翻开讲义开始讲主题党课:“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伟大》……”

  杨先卫退休后,回到村里热心创办老年协会,为全村老年朋友提供“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平台。这只是西陵镇弘扬新乡贤文化、推进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陵镇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人财物等资源、观念与经验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打好亲情牌、乡情牌、产业牌、文化牌与生态牌,鼓励新乡贤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他们积极引入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现代化事业,担任基层矛盾纠纷义务“调解员”,促进社会和谐;培育产业经济“能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发挥“文化人”特长言传身教,推进文化建设,营造乡风文明;争当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传声筒”,不遗余力传播社会正能量。

  据了解,西陵镇先后成立乡贤工作领导小组和乡贤理事会,明确乡贤标准,建立乡贤人才库,开展了“新乡贤”和“五星文明家庭户”评选活动。将王彬、赵小明等5人评选为“新乡贤”,将杨先卫等10户农户评选为“五星文明家庭户”,并将全镇90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和300多名离退休干部纳入乡贤人才库中,实现乡贤人才全覆盖。

  在提升基层治理工作中,盐亭县黄甸镇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优化整合各类网格,建立“1+1+N”网格体系,构建“同一套网格、同一支队伍、管多种事情”的“全科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结合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整合政法、环保、安全、社会救助等工作网格,打造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维稳、纠纷调解、民事代办等于一体的全科网格,所有事务一套网格运行、一支队伍办理。全镇已通过一套网格处理事件217件,政策宣传、民事代办1000余件次。

  2021年,既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攻坚之年。盐亭县将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掀起乡村建设热潮,力争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4.0%以上、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5%,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亿元,新增省级、市级、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省、市级先进乡镇、示范村。

  近段时间,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盐亭县各部门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巩固、完善帮扶机制,并组织党员干部分头深入结对帮扶村,继续落实好已脱贫人口主要扶持政策。为持续提升脱贫成果,继续推进“4+2”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的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家庭通过发展种养殖等实现创业增收,力争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发展典型。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