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探秘市三医院36小时出具核酸标本结果49021人次的背后…
发稿时间:2021-07-29 22:54   来源: 绵阳新闻网

  自7月23日晚,绵阳市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全市积极开展相关人群的核酸检测工作。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连夜备战,20分钟集结,8小时全部调度就位,科室全员两天一夜不下火线,自核酸采样工作开始36小时内出具核酸标本结果49021人次,跑出了疫情防控“加速度”。

  

  20分钟集结完成 8小时检验物资就位

  7月23日18:00,市三医院检验科主任张任飞出差刚刚抵达吉林,在朋友圈里看到有关疫情的些许消息。凭借超强的职业敏感性,她想到,科室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和最充分的准备。

  张任飞立即请示医院领导,当即启动战疫应急途径,向供货商预定了鼻拭子、核酸试剂(双试剂)等战备物资。半小时后发现,供货商已无货不再接单了。所幸下单及时,在她的持续电话追踪、督促下,这批货终于在7月24日凌晨2:00全部抵达科室。

  战备物资定好后,张任飞马上电话科室库房管理员,请他们对防护服、口罩等物资进行数量确认。所幸平时检验科物资管理、备货等较规范,因此关键时刻物资充足,为迎接大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检验科工作群里拉响了战疫集结号。不到20分钟,全科完成集结!

  

  科室副主任党好与分子组组长彭秀娟一道,再次梳理核酸检测的所有流程:新冠检测流程、阳性复核流程、可疑或阳性处置及报告流程、实验室污染应急流程等等,梳理后召集科室成员再次强化学习。

  从7月23日18:00到7月24日凌晨2:00,仅8个小时的时间,检验科完成了人员与物资的所有战前准备!

  等张任飞从长春“打飞的”辗转赶回绵阳抵达科室时,已是7月25日凌晨1:00。令她安心的是,院长王继生、医务科科长姜义山已坐镇检验科现场办公,科室忙碌而井然。更令她庆幸的是,在医院的连夜调度下,24小时内检测设备新增了5台,核酸检测能力翻了一倍。

  

  无缝对接流程通畅 每板检测节约0.5小时

  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核酸标本检测?检验科技术小组对流程进行了优化,决定采用“车厢化”管理模式,即“像坐高铁一样,将工作流程分段化,进行分段管理,每个段设置车厢长。”

  

  市三医院检验科将流程分为三层:第一个是科室层面,负责人员调度、物资后勤保障等;第二个层面即为“车厢化”管理,将整个流程分段分节点,每个节点由一人总体负责,以及与上一环节、下一环节的对接工作;第三个层面是“列车员”,即具体工作人员,只需负责自已的工作项目。每个环节的人员固定,职责任务清晰,分工非常有序,无缝对接,流程通畅。

  彭秀娟是核酸检测这节“车厢”的车厢长,经过第一轮的实战,善于总结经验的她,进一步优化了流程,预先制定出编号模板,使每板检测至少节约了宝贵的0.5小时。

  流程更清晰合理以后,市三医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团队如虎添翼,每个人都将马力开到了极致,在尽心尽责完成自己那一段的岗位,各司其职,守护自己的岗位职责。他们俨然就是一支整齐划一的尖锋之师,从科室主任到检验技师,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都在为抗疫尽自己的努力。

  

  没有饭点 饮料是咖啡 椅子一拼就是行军床

  作为这次疫情排查的“雷达兵”,检验科正面迎敌,与病毒短兵相接。那几天,科室工作人员根本没有饭点,没有睡眠时间。零食、泡面、饮料屯在一处,那就是科室的临时“食堂”;沙发用文件柜一隔,就是临时小憩的“小标间”;几张椅子一拼就是“行军床”。于是,大家饿了就用零食抵挡一阵,困了就在“行军床”上打个盹儿,不约而同都选择拿咖啡当饮料“因为它提神醒脑”。

  

  标本转运岗上,科室副主任赵晓姬和侯钧一直在核酸采样现场,负责收集、转运标本。因为信息条码要严格对应,核对每个标本管的信息,检查标本转运密闭性与安全性,非常费眼费神。除此之外,还要顶着烈日搬运40斤重的标本转运箱,高峰期每天要搬运近30箱,侯钧一直是“靠喝霍香正气液吊命”;赵晓姬在又一次连续工作12个小时后,回到科室直接栽倒沙发上不能说话,脚背肿得老高。

  

  核酸检测岗的战士们不分昼夜连轴工作,穿着防护服好几个小时,为了不上厕所,连一口水都不敢喝。

  还有标本签收编号岗、标本检测岗、报告审核岗、医废处置岗等等,大家为了抢时间,全部24小时连轴转。

  

  援京援疆 代表绵阳数度出征

  截止7月26日22:00,奋战两天一夜,检验科在36小时内已出具核酸标本结果49021人次。张任飞说:“三医检验人是一群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硬骨头’。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大战中,表现如此沉着、优秀,冰冻三尺岂是一日之寒?其实,从去年疫情伊始,检验科就一直处于战时状态。平时严格的训练,流程的梳理和优化,物资的规范管理……从人员、物资、技术等全方位进行备战。所谓“手中有粮”,则战时不慌,所以大战一来,只等开战指令一下,攻坚战立刻就能开始。

  从2020年1月23日至今,检验科早已开启了24小时全天候备战模式,默默做好疫情“雷达兵”,守护一方。与此同时,他们还曾带着绵阳父老乡亲的祝福与期望支援北京,医疗援疆,在全国战疫英雄谱上,写就了绵阳人浓墨重彩的一笔。(张瀚文 曾华军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