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三医一线日记》上线了。这是一本3D日记,我们试图以视频、图片和文字的联合呈现形式,记录那些疫情防控中,平凡人物身上不平凡的瞬间。
作为第一梯队出征的护士,她为自己是“这次抗疫最前峰的战士”而自豪;3天没见妈妈,听说妈妈在前方直面新冠病毒,7岁男孩想到的办法,就是跨区去排队测核酸见妈妈,一定要看到她安好才放心;90后护士中暑晕倒在核酸采样岗位上,缓过来后就立即返岗,还为自己不够“杠”而觉得丢脸……
无论什么样的表达,都是同一种爱,对这座城的爱,对这身白衣的爱。
第一梯队成员、肾病科护士刘双
“我是这次抗疫最前峰的战士”
7月24日凌晨,一个电话把我从梦中惊醒:“请核酸应急人员马上到科室集合!”我的心瞬间剧烈跳动,以致全身都在轻微颤抖,为这突如其来又不明走向的疫情,尽管在疫情期间我曾作为应急人员支援过医院发热门诊和江油核酸采集,内心还是做不到从容自若。
按照院领导的指示,在科护士长的指挥下我们很快完成了科内工作人员及患者和家属的核酸采集工作。
8:20,核酸采集培训,我们需要做好准备了,我们是应急第一梯队的人员,我们就是抗疫在最前峰的战士。
9:30,坐上救护车来到核酸采集点城南美食广场,看到广场上市民们已经人山人海在等待,默默在内心为自己打气:“刘双,你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能辜负这么多父老乡亲的信任!”
那天,防护服里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汗如雨下,热得呼吸困难、憋喘。但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人群,我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感受身体的不适。
13:30,换班吃饭,脱下防护服,我呼吸着口罩外的空气,感觉自己重活了一遍。领上一份志愿者送上的盒饭,坐在广场一角的地上,我突然感觉心踏实,有太多的人在支持我们,我们不怕,只需勇往直前!
20:30,第二梯队应急人员来接替我们的工作。脱下防护服,大家防护服里的手术衣都湿透了,被汗水浸泡的发白发皱的手,在灯光下显得怪异。喘着粗气,望着广场上源源不断的人流,我们都知道战疫还在继续。
三上核酸采样应急岗、ICU护士王颖
“为了看到我,儿子特地排队测核酸”
7月27日16:40,正在城南新区美食广场核酸采样的我,接待了一位小朋友。他乖乖排队,乖乖坐在采样椅上,定定地看着我。我也注意到了他,熟悉的小平头,熟悉的小身板儿,怎么那么像我的儿子?我忍不住透过防护面罩往他脸上多看了一眼。天呐,这真的是我7岁的儿子!我们家明明在游仙区,他怎么跑到经开区来了?游仙区不属于必测区,我们都没有必测轨迹,他为什么在这里排队测起了核酸?
“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不知道是不是防护服太厚重,面罩太封闭的缘故,儿子这句话声音很小,却仿佛在我心中扔了一枚炸弹,心花怒放又酸楚异常。
记得7月24日18:00,我才下班回到家就接到医院的紧急命令,要我立刻加入医院核酸采样应急队,前往城南新区美食广场支援。包都没来得及放,我立刻穿好鞋赶往医院,期间都没来得及跟儿子说声再见。7月24日18:00-7月25日凌晨1:00,回到家他已经睡着了。后面接连又出了两次核酸采样任务,我有意识避免与他接触,直到他此刻坐在我面前,我们已经快3天没有见面了。
后面还有市民在排队等待,我不敢耽搁,迅速给儿子采了样。起身前,儿子很善解人意地说:“我跟爸爸在一边等你,你安心工作。”
休息时才知道,先生偶然看到了儿子写的日记,说他一直在担心我、想念我,所以就想来看我。父子俩一商量,既不能影响我的工作,又要给我一个惊喜,所以就排队加入了核酸检测的队伍。
短短10分钟的母子见面,令我无比欣慰,因为我突然发觉,儿子是真的长大了,他已经慢慢理解了我的职业,再也不是那个因为不让我去上夜班睡在大门口耍赖的小皮孩子了。
晕倒在核酸采样应急岗、肾病科护士陈晓玉
“人生第一次中暑交给了经开区人民”
7月27日16:00,城南新区美食广场核酸采样棚内的温度接近37℃,我在防护服内更是热到无感,头重脚轻是常态,所以当我感觉头晕头痛、恶心欲呕、喘不上气时,自己并没有放在心上,只当是防护措施太严实有些缺氧。
陈晓玉汗湿的手术衣
要知道,我可是久经防护服考验的人。去年2月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前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援,后又守护隔离患者,4月、5月又在医院发热门诊支援。按照我以往的经验,呼吸困难的时候,只要支撑那个临界点就好了。谁知,我这次竟然是中暑,于是就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出糗:直接晕倒在采样岗前。
陈晓玉给病人采核酸
呕也呕了,吐也吐了,喝点水,呼吸点新鲜空气,感觉自己缓过来了,于是又想造作了。本来嘛,这次来核酸采样是我主动请缨的,一开始护士长还以我头天值了夜班为由拒绝了我,现在我好不容易上了岗,如果只能坐在旁边吹风、喝水,那我与咸鱼何异?于是,在我的央求下,领导让我重返采样岗,继续工作。
我人生的第一次中暑就这样交给了经开区人民。因为我晕倒,不够“杠”,我很羞愧,给咱肾病科丢脸了。我决定,下次上核酸采样岗时,喝水一定慢慢喝,多喝点藿香正气水。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