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置物资储备 兜牢防汛减灾“底线”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救灾物资储备库(站、点)475个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绵阳新闻网讯 救灾物资储备是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抢险装备、器材近千套,建成市、县、乡、村、组、点六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站、点475个,库存帐篷、折叠床、棉被等23种生活庇护类救灾物品,今年又增补2559万元物资,可满足启动绵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四级应急响应,保障3万受灾群众临时救助所需。
据了解,为全面做好2021年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增强“防大灾、备大灾、救大灾”意识,完善基层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结合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统筹规划,按照“优化配置、共建共享、使用高效”的原则,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利用现有条件,加快基层救灾物资储备站点建设,科学合理前置救灾物资。各地以多灾易灾乡镇、村,特别是易致道路中断的乡镇、村为重点,着力前置储备紧急避险转移安置临时救助所需救灾物资,特别是平武、北川、安州、江油所属高风险乡镇、村充分考虑道路中断影响,储备品种包含饮用水、粮油类物资,并引导和鼓励家庭自备个人必备的避险防护物资,高风险乡镇、村引导每个家庭自行储备口哨、手电筒以及满足一个月生活所需的米面、粮油等物资。同时,将中央备灾能力建设资金采购的生活类救灾物资全部前置到乡镇和重点地区村、组;未配备中央备灾能力建设资金的县(市、区)、园区将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储备的物资尽量前置到重点乡镇、村。
不仅如此,为提高应对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今年以来,在市级应急救援队伍基础上,市应急管理局选取消防救援支队、武警绵阳支队、武警交通二支队等应急救援实力较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队伍编成10支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为抗洪抢险救援骨干队伍配发抗洪抢险专业装备,为四川省绵阳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队购置危险化学品事故专业救援装备,邀请专家分别到骨干队伍和专业队伍开展应急救援能力培训,将市级骨干救援队伍打造成我市应急救援的尖刀骨干力量;依托蓝天救援中心、市青年应急救援协会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通过签约、授牌等形式,将其纳入我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从而完善我市危险化学品救援、应急通信保障、航空救援、医疗救护、生活设施抢修、气象侦查、应急水源保障、工程抢险、特种爆破等多种救援手段,加强医疗、电力和特种设备抢险处置等专业人才队伍储备。同时,新增应急管理专家库成员12名,目前,全市共有134名专家库成员,应急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确保灾害发生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谢艳 文/图)
编辑:郭成